近年来,娄底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强化制度建设、执法监督、法律服务为抓手,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大优化”。
健全制度体系,加强政策法规审查
夯实制度基础,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围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落实“小快灵”立法要求,娄底市司法局高质量开展政府审查工作,先后开展座谈会14次,现场调研5次,征求意见92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为推动先进材料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严把文件审查,确保科学民主决策。将《娄底市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娄底市秸秆养畜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20余项涉及营商环境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纳入管理清单,由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审议,确保政策制度出台节奏和实施效果,为市场主体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
抓实专项清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公布线索征集渠道,开展“统一大市场建设”专项清理,涉及相关政策文件598份;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专项清理,涉及相关政策文件1200余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强化协调监督,提高行政执法质效
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全面提高执法能力。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2022年对全市9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换证,2023年至今先后组织全市1.68万人次进行执法资格考试。强化执法业务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行政执法技能培训。强化法治建设协调并进,2023年和2024年,在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共组织110余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培训。2024年10月组织市县两级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行政执法单位共220人开展“府院同堂”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执法人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和执法水平。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全面提高执法质量。提请市人民政府印发《娄底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2023-2025年)》,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定期对裁量权基准适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35家市直单位对行政裁量权进行修改完善,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备案审查制度,发现行政裁量权基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依法予以纠正。联合市纪委监委、市营商环境办对行政执法单位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涉企执法中的逐利执法、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问题进行整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面排查和整治涉企执法领域中存在的38个问题。有序开展案卷评查工作,2024年抽取了市县两级行政执法单位160本案卷开展案卷评查,发现问题756个,将进一步加强评查结果的运用,督促各单位全面开展整改并建章立制。通过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娄底市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等次;在2023年湖南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选中,2个案例入选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库,获得全省通报表扬。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娄底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柔性执法,落实“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制定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建立柔性执法台账。全市共发布免予处罚事项334项,从轻处罚事项 205项,减轻处罚事项126项。2022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免罚轻罚”案件2.05万件,惠及市场主体和群众2.3万余个(人),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强化法治保障,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发挥行政复议职能,化解涉企行政争议。加强涉企复议案件案前调解,多元化解,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2022年以来,市、县两级复议机关共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59件,办结147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737.15万元。
发挥法律服务职能,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持续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法治体检”等工作。2022年以来,全市律所累计结对服务企业328家,开展法律咨询1842次、法治宣传208余次、法治体检148次。湘中公证处创新服务举措,开辟公证“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公证案件310余件,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咨询510余次,提供上门服务42次。娄底仲裁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千名仲裁员进千企”活动,2022年以来,共受理涉企纠纷案件359件,涉及标的额14.5亿余元,有力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发挥纠纷调解职能,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优势,深入各领域排查化解经营和劳动关系等矛盾纠纷。成立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仲裁(调解)中心,在园区设立专门窗口零距离调处企业合同纠纷。2022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涉企矛盾纠纷案件4245起,涉及标的额2.26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