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依托“互联网+界桩管理”技术 推动海南平安边界高质量发展

来源:海南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18

  近年来,海南依托“互联网+界线管理”技术,建立专业化、智慧化、便利化的界线管理新模式,满足了社会治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为建设高水平平安海南、服务保障海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注重顶层设计

  海南高度重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把深化界线信息公共服务、构建边界治理新格局,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治理部署要求的重要任务。

  研发界线系统。从2020年开始,把智慧界线管理工作纳入海南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将提升界线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重要目标,投入96.67万元,研发海南省界线界桩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界线系统”),并于2024年完成升级改造,包含界管宝APP、界管通Web两大系统和海易办小程序,实现界线联检巡检内外业数据一体化管理,为各市县开展界线联检和日常巡检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便利化服务。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参与、市县配合的界线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业务部署会、现场推进会、视频培训会等方式,明确部门责任,推进部门协作,确保界线信息化建设上下配合、同频共振。

  加强法治保障。印发《海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护办法》,把开展年度界线巡查、界桩维护、涉界信息上报、涉界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调处等落实到市县属地责任,特别是明确界线界桩管理经费应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原则上不低于每年每公里400元,切实保障界线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突出技术引领

  针对界线档案资料分散、外业联检定位难、界线管理手段单一、涉界纠纷责任判定难等问题,在建设界线系统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解决界线档案管理难的问题。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界线数据库,从源头上将分散在18个市县的16433条界线界桩数据及相关档案进行整合处理,形成标准统一的整合数据,实现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智慧”功能,有效解决“界线资料保存难、界线数据查询难、界线责任判定难”等问题。

  解决外业联检定位难的问题。采用GIS技术,依托北斗、GPS等定位系统和5G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界管员在开展界线联检外业时,先在界管宝APP上查询定位界桩相关信息,再测量出发点到界桩点的距离,进入界线区域和公路时有语音播报提醒。当界桩的实际位置(手机定位与界桩现场位置重合)与地图上的位置不符时,可以“采集坐标”进行纠正,改变了过去先要联检内业,找到界桩所在地图上的位置,再到现场联检外业的做法,解决了过去仅凭地图作业难以找到界桩的问题。同时,设计轨迹记录和上传的图片增加水印标注功能,即使在深山老林,无手机信号无法现场打卡,也能在回到有信号的地方上传图片,界线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联检的轨迹,从而支持完成在后台打卡工作。

  解决界线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将电子地图上的界桩依据是否埋设实体界桩、是否联检、是否修复分为黑、红、蓝、黄、绿等五种颜色码进行分类管理,界管员领受系统分配的任务后,只有到现场打卡,维护管理好界桩,才能录入上报任务完成信息。通过界桩“一张图”,“码上”掌握工作进度,提升界线管理水平。

  解决涉界纠纷责任判定难问题。借助界线界桩信息系统的精准定位,再结合勘界协议书和附图,参照界桩方位物,可以快速指界,从源头上解决了1:5万县级勘界数据落不了地的问题。2021年海口市龙华区与秀英区因“仓库发生火灾”产生的边界纠纷问题,三亚市天涯区与吉阳区交界地区界线权属不明、管辖不清等问题,均借助于界线系统的精准定位,通过现场指界厘清双方的责任,快速解决界线纠纷。

  拓展界线应用

  坚持“以成果促共享、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在电子地图、界桩网红打卡点、平安边界宣传和数据共享等方面运用界线信息化建设成果。

  开发电子地图。2022年,制作海南省界线界桩分幅索引图(2022年版),根据民政部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绘制》标准,采用2000坐标系、1:125000比例尺,按照界线界桩分布的情况进行“线”上绘制,形成了全省界线界桩“一张蓝图”,使界管员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全省界线界桩分布信息和数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造界桩网红打卡点。结合平安边界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行动,围绕和美乡村建设,指导三亚、儋州、白沙等市县选择在风景独特、交通较为便利、无界线纠纷的边界地区打造界桩网红打卡点,在界线系统上充分展示当地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产品,让默默无闻的界桩也能发挥市场价值,助力乡村旅游。

  发布宣传短视频。拍摄并发布《坚守·创新》《向平安边界出发》等短视频,通过影像地图显示界桩所在位置,展示界管员们穿山越岭、风吹日晒进行界桩联检巡检、为界桩描红、清理界桩周边植被等日常工作,使他们的辛苦付出被人们所了解,宣传开展平安边界的意义,助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动数据共享。界线系统与海南省政务大数据共享平台有效衔接,通过共享界线矢量化数据,可满足自然资源、环保、公安、水务、应急管理、统计、林业等部门的应用需求,推动了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传统信息化难题。截至目前,界线系统已向省水务厅、省农业农村厅、昌江七叉镇人民政府等提供了数据,以库表方式向省大数据发展中心和省纪委监委共享了数据。

  提升“智慧”水平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建设的快速推进,界桩周边的开发活动日益频繁,传统界桩因未能做到全天候自动化、远程可视化动态监督,无法及时预警和制止外界破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需要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来确保界桩的安全和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海南省民政厅发布了《县级和乡级电子智慧界桩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发了集预警、监控和网络管理为一体的智慧界桩,以县级界桩为试点探索,逐步在全省全面铺开。

  为监测界桩状态提供技术支撑。针对传统界桩无法感应外界破坏的问题,在界桩上增加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界桩状态变化,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界线系统。通过智慧界桩预置报警模块,监测界桩状态异常变化自动发送预警信息,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提供界桩维护管理功能,记录界桩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信息,对界桩维护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图为智慧界桩 (供图/何志贵)

  为查处界线违法行为提供视频证据。部分界桩周边人迹罕至,界桩附近没有公安“天眼”或其他监控系统,致使界桩遭到人为破坏也找不到处罚对象,民政部门难以对损坏界桩的行为人进行处罚。例如,三亚市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界线的0356-200-2号界桩被人为移动,因为无监控证据导致无法取证执法;035-200-5号界桩先后3次被人为破坏,也因为无监控证据而查找不到破坏方。智慧界桩顶部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可对界桩周边24小时实时监控,视频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到界线系统,界管员可以随时查看界桩周边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即可报警,从而遏制减少破坏界桩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mz.hainan.gov.cn/smzt/zwdt/202412/d6ba169696b244b0819dfcd5fe3d5fa8.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