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民生关注

创推“防、联、调、管、保”五字工作法 湖南涟源聚力打造“蓝田和”调解工作品牌

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10

  以“防”为先,摸清底数;以“联”为要,凝聚合力;以“调”为本,突出质效;以“管”为基,规范运行;以“保”为重,筑牢基础。近年来,湖南省涟源市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片组邻“三长制”构建工作体系,在蓝田街道设立“蓝田和”调解室,按照“防、联、调、管、保”五字工作法,倡导“和”文化,开展“警调”联手联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断追求“街道和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矛盾和解”,为群众排忧解难,取得了实绩实效。

  2023年,蓝田街道综治中心被湖南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示范带动综治中心,“蓝田和”调解工作模式被湖南省委政法委和娄底政法委推广。2024年,涟源全市推行“蓝田和”工作法。

  以“防”为先 摸清底数

  为防止矛盾纠纷从无到有,蓝田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调度矛盾纠纷化解,专职副书记和分管领导每周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及时研究和处理调解工作。

  为防止矛盾纠纷由小变大,街道定期组织村社区片长、组长、邻长排查重大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及时提交蓝田和调解室调处。街道凡有重大决策部署要推进和落实,由蓝田和牵头组织到村社区召开“屋场会”,由片长、组长、邻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防止矛盾纠纷转刑变性,街道与派出所联合制定了《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蓝田和调解室与派出所之间的衔接与合作,纠纷类案件“受理即分流”,“蓝田和”及时介入调解,“警调联动”实现无缝衔接;遇重大警情,“蓝田和”同步出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手处置。

  同时,蓝田街道综治指挥中心依托派出所天网系统强大的信息功能,实现信息共享,辖区情况随时掌控;蓝田和义警发挥“信息多、情况熟、力量大、距离近”的优势,结合常态化巡逻防控,往往能最早发现隐患,及时预警、现场调处,复杂矛盾提交蓝田和调解室调解。今年以来,义警巡逻期间现场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2起。

  以“联”为要 凝聚合力

  蓝田街道居民梁某清、刘某玲、梁某莲三家一直存在建房纠纷矛盾,因历史遗留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处理,三方互不相让,从社区闹到派出所,从街道闹到市里。

  2024年8月6日,为尽快化解邻里矛盾、解决土地纠纷,蓝田和调解室组织司法、派出所、信访、综治、自然资源、农经、村社区等部门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会商会诊,找准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明确了化解方案,各责任部门分头做工作,进行调解。至8月27日,化解方案全部落实到位,三方和解,搁置一年多的建房工作顺利进行。

  据悉,蓝田街道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和属地原则,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分流转办,由分管或驻点领导组织业务部门会同“蓝田和”一道调解。专职副书记每周调度,及时研究和处理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调解室采取“常驻式、轮值式、订单式”方式,充分整合力量,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室、法治办抽调专人组建专班,并与市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建立了联络机制,与市矛调中心保持紧密联系、上下联动。同时,不断提升村社区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完善阵地建设,健全联络机制,信息报送制度。

  以“调”为本 突出质效

  年初,有两兄弟因建房分地问题引起争执,继而发展到抄起农具相互对打。“蓝田和”受理案件以后,立即组织蓝田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律师及当事人一家开展调解工作。在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及意见之后,调解员首先对两位主要当事人做出了批评教育,指出如果不能协商好,矛盾将会进一步升级,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经过调解员与社区干部的不断劝说,当事人的态度均有所松动。这时,调解员引导两兄弟自己到“和亭”谈心。

  不久,二人回到调解室,向众人表态,通过这次交谈,二人打开了心结,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后也会好好孝顺父母,不再挑起事端。纠纷圆满解决后,一大家众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调解员举起相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刻,为当事人一家留下了一张难得的“全家福”。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简单的矛盾纠纷先由村社区组织调解,调解两次不成功的,上报蓝田和调解室调解;街道辖区内商贩和流动人员遇到的矛盾纠纷,由蓝田和组织调解;涉驻街道市直部门发生的矛盾纠纷,蓝田和调解室协助化解。

  同时,积极参与街道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积极与涟源市法院对接,加入法官力量化解纠纷,与市法院建立密切联系,邀请市法院专业法官参与案件调解,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与市法院搭建矛调桥梁,通过线上平台精确定位辖区案件,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终结站。

  此外,积极化解意外死亡赔偿矛盾。蓝田和成立以来,妥善调处此类案件40余起,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以“管”为基 规范运行

  为规范流程,街道建立了统一受理、协同指挥、警调联动、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评估反馈为一体的工作流程,受理的矛盾纠纷在1个月内办结。

  为规范制度,街道建立了来访受理、矛盾调解、分流交办、回访调查等工作制度,领导值班、分析研判等议事制度,及经费保障制度和驻村干部跟班轮训制度。形成了“中心吹哨、部门联动”运行机制,为矛调中心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规范卷宗,街道要求每起纠纷调解结案后,必须签订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将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非警情警务)流转单或者调解申请书,以及票据、收据、照片等证据材料收集齐全,按照“一案一卷”编号整理归档。

  以“保”为重 筑牢基础

  为保障工作力量,蓝田和调解室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每起纠纷调解都有公职律师把关和村社区综治专干、片长、组长、邻长参与,全体驻村社区干部到蓝田和调解室进行跟班轮训。

  为保障场地设施,街道依托蓝田水陆派出所,先是建成了蓝田和调解室。2023年,又建成了“和园”“和室”“和亭”“和墙”等工程,营造浓郁“和”文化氛围,打造“和”文化特色阵地。2024年,建成了集政务、警务指挥于一体的蓝田街道综治指挥中心,实现了实现两个“高效”:汇聚资源,高效运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为保障工作经费,街道将矛盾纠纷调处项目纳入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工资补助挂钩,促进村社区落实调处责任。出台了《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实施细则》,设置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专项经费。

  随着一个个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蓝田街道平安建设更加富有成效,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蓝田和”已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锤炼干部的“大熔炉”、推动发展的“稳压阀”,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基层稳定,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

  “‘蓝田和’解决了大量实际矛盾纠纷,在防止小事情演变成大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成效。”涟源市政协委员李菊花表示。

  “‘蓝田和’调解室形成了完整的调解机制,专业水平高,使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化解,难题能妥善解决,群众直接受益。”涟源市人大代表龚伟说道。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content/646856/98/145198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