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驿
来凤在元朝以前名为王来镇,因三国刘备曾来到此地而得名。后因地处交通要道,朝廷在此设立驿站。当地一直就流传着“有凤来栖”的传说,据说曾有人还亲眼看见过凤凰;又相传元成宗铁穆耳曾在此娶妃,意为有凤来仪,“来凤驿”因此得名。
来凤驿是成渝古道上重要的驿站,翻过缙云山脉的老关口,就进入成渝古驿道璧山段。依次经过拖木铺、水口、二道牌坊,再过来凤驿、兴隆铺、帽子铺、丁家坳、马坊桥等地,然后离开璧山,西行成都。西去的客商艰苦跋涉之后要在来凤驿休整小憩,东来的商人在来凤驿留宿一夜后抵达目的地——重庆主城,来凤驿成为成渝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
除了成渝古道,来凤驿还有一条璧南河自北向南流过,这样的水陆便利使得来凤驿具有极大的交通优势,因此来凤驿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南津驿并称为成渝古驿道上的“五大名驿”。到了明清时期,来凤驿成了成渝古驿道上最大的一个商驿,据清乾隆年间的史料记载,那时来凤驿设马十一匹、马夫五名、扛夫十六名。
清嘉庆举人杨庚,四川江安人,后任湖北武昌知府,途经来凤驿,写下了《三月五日来凤驿钓台饮酒即事》:
沿溪踏遍草木香,路转平台水一方。
对岸桃花迎我笑,过桥柳絮比人忙。
酒旗野径多新店,渔艇江天似故乡。
醉与邻翁闲话久,奚童催别指斜阳。
从诗句中不难看出来凤驿风景优美、商业繁荣。直至近代,来凤驿仍是川渝两地间重要的商业集镇。资料显示,1938年,来凤驿仅织布业、染织业的营业额就达到四百多万元。1946年,各地商人在此设立土布商号七十多家,本地人开设的各种店铺超过五百家。后来来凤驿从官方驿站变为民间集镇,成为璧山、江津一带重要的盐、糖运销和批发地,繁荣的业态使该地获得“小重庆”的称号。
抗战时期的璧山来凤驿可谓名流际会,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在来凤驿创办私立勉仁中学;哲学家熊十力曾在此避难,并增订哲学著作《十力语要》;教育家黄炎培以《来凤驿》为题,创作了散文诗。
1933年,历时六年修建长度为438千米的成渝公路通车。汽车的开通,极大地冲击了以马匹、人力为动力的成渝古驿道交通和贸易的功能,比如来凤到老关口一段就从此废弃了作为成渝干道的功能。但是来凤驿却是成渝公路必经之地,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比以前更繁华。在这种背景下,“来凤鱼”横空出世。来凤鱼由康熙年间来凤驿有名的邓家鱼馆创制,数百年来经历代烹制大师在继承川菜传统手法的基础上,烧制出了麻、辣、鲜、香、嫩为主要特征的“来凤鱼”,受到过往食客的喜爱,风靡一时。往返重庆、成都的人们不管是去还是来,均要在来凤驿歇息并美美地享受一番鲜鱼的滋味,来凤鱼声名大噪,成为一个菜品的传奇。
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开通,这条高速公路绕开来凤而去,更惨的是没有在来凤留下出道口,人们想吃来凤鱼就非常不方便了。来凤鱼的名气渐渐黯淡,其地位被翠云水煮鱼替代。再后来旧城改造,老房子拆了,高楼拔地而起。来凤古驿连同璧山境内的成渝古驿道从此仅保留在世人依稀的记忆中。
“古驿苍茫落照西,临邛凤羽漫称奇。千寻绝壁分丹穴,百尺高梧忆旧栖。”——这是清代诗人王梦庚途经来凤驿时留下的感慨。2021年,以来凤驿为核心景点之一的璧山古道湾公园正式开园。公园将成渝古道东大路的历史场景作为建设背景,建成古驿站、古村落、古茶铺、古酒肆、邮驿递铺、梯田花海等十四个主题场景。畅游其中,领略璧山古道的精彩故事,不失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