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市蕉岭县人民检察院,涉案未成年人在检察官和社工的开导下,重新开启学习生活;
在新铺镇潘田村,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组成“产业火车头”,带领村民种植辣椒,闯出致富路;
在蓝坊镇峰口村,“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的实施让文明和谐乡风在村内吹起……
一个个案例,成为蕉岭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蕉岭县紧扣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见实招、出实效,让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融合。蕉岭通过坚持区域统筹、系统谋划、条块结合、全域推进,持续建强党建阵地、增强党员队伍、加强服务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建设、绿美生态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蕉岭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蕉岭县人民检察院对原“朝阳”未检工作室进行了提档升级。
阵地活起来
打造业务和学习兼具的工作阵地
走进蕉岭县人民检察院“朝阳”未检工作室,温馨感扑面而来。
房间墙壁的主色调是黄色,四面墙上分别贴着不同的照片,上面记录着检察官们到各个地方与未成年人一起活动的时光,有严肃、有欢笑。
房间内部,陈设着各种设施:沙盘、书架、沙发、显示屏等。沙盘、沙发等用于检察官与社工给未成年人、家长做心理工作;其余的则用于开展党建活动。
近些年,蕉岭县人民检察院对“朝阳”未检工作室进行提档升级,对环境进行美化、对设施进行提升,还添置了许多书籍。“如此一来,工作室既能发挥开展业务的功能,又能开展党建活动,更好地将党建和业务进行融合。”蕉岭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办党员干警徐小红介绍,该院从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和党员活动阵地着手,着力打造布局规范、整洁美观、内容丰富的宣传新阵地。
党建有了新的阵地,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热情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我们定期在工作室开展业务学习、行业讨论,聘请有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为我们授课,进一步精进工作方法。”徐小红说。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蕉岭县人民检察院还经常与蕉岭县妇联、团蕉岭县委等“未爱守护”联盟成员单位开展联建共建,促进业务提升。
以党建促业务,以党建促发展。党建与业务的充分融合,使得案件办理的质与效得到提升。
互联网时代对未检业务以及服务群众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蕉岭县人民检察院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探索使用技术手段,为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该院在与相关部门联合签订《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的基础上,于2023年1月在全市率先上线运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智慧平台,重点向教育、民政、镇村(社区)、医疗机构、宾馆等强制报告责任主体推广,照亮侵害未成年人的“隐秘角落”。
乙妹(化名)就是强制报告智慧平台的第一位受益者。一天,在学校内,蕉岭某学校的老师发现了学生乙妹的异常,经过详细了解之后发现乙妹长期被母亲的男友张三(化名)猥亵、虐待,老师第一时间便在平台履行强制报告义务。
在获悉线索后,未检办党员干警立即提前介入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后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案发后,乙妹的母亲未就张三的虐待行为提起自诉,乙妹有意愿提出控告但因不了解渠道无力告诉。了解到这一系列情况后,党员干警立即与公安机关沟通,蕉岭县公安局及时立案侦查了张三虐待案。
后以张三涉嫌虐待罪、猥亵儿童罪提起公诉。在庭审过程中,张三对检察机关的举证质证多次提出异议,公诉人围绕被害人被虐待、猥亵的事实、证据等作出有力的回应,法院最终采纳指控的罪名及提出的量刑建议,依法对该案作出判决。
在张三虐待、猥亵儿童案中,蕉岭检察机关发现,在张三虐待被害人乙妹时,乙妹的母亲不仅未能及时给予保护,还在外出务工期间让乙妹单独和张三生活。案发后亦一直袒护男友张三,言辞激烈苛责乙妹,其已经不适宜抚养乙妹。
“乙妹告诉我们,她很想念她的父亲,并向我们表达了想和父亲一同生活的想法。”徐小红介绍,在乙妹的父亲听到乙妹受到伤害后,迅速从工作地赶到蕉岭,安抚女儿并强烈要求抚养女儿。“乙妹的父亲见到乙妹时,眼眶瞬间红了,一边询问乙妹的具体情况,一边紧紧握着乙妹的手,很是心疼。”
因此,在乙妹的父亲提起变更抚养权的民事诉讼并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后,检察机关依法作出支持起诉决定,派员出庭发表支持起诉意见,后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乙妹的父亲的诉讼请求,成功取得女儿的抚养权。
“几个月后,我们再次致电乙妹,她告诉我们,现在她过得很幸福,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徐小红说。
队伍强起来
建强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站在新铺镇潘田村的田埂上向远处眺望,一株株绿色的辣椒苗生长正盛。俯下身子细细查看,一个个小小的辣椒悬挂枝头,很是青涩。几名身着红色工作服、头戴草帽的村民正在劳作,一边查看辣椒苗的生长情况,一边为生长缓慢的辣椒苗补充肥料。
“这个辣椒基地是由工作队协调引进企业建设的,目前占地面积261亩,设有育苗区和试验种植区。辣椒生长的速度很快,前些日子刚刚采集完一批。村里有了新产业,村民干事更积极了。”潘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晓黎说。
产业有增收,乡村有盼头。林晓黎介绍,曾经因村内人少,辣椒基地曾一度撂荒。“村里每户拥有的土地大大小小非常零散,收益不多,村民不愿耕种,不成规模,企业也不愿意承包。加上村里的年轻人这些年大部分去了珠三角打工,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镇、村想过各种办法治理,但效果都不理想。”
去年,蕉岭县携手湖南农业大学、广东新农人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葛林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蕉岭县国家级辣椒产业示范区,集聚湖南农大科技资源优势,利用企业的平台力量,强力推进蕉岭县辣椒产业发展,潘田村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辣椒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大、单价高的优点,本地的气候条件也适宜种植。于是我们引入了一家企业,该公司集农业育种育苗、种植加工、产业带动为一体,能够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田里生产的辣椒也会保价回购,产业发展势头好。依托辣椒基地,本地闲置的劳动力也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一份收入。”林晓黎说。
然而,在推进辣椒种植的过程中,潘田村干部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们着实花了一番功夫。“一些村民担心,将田地租借给企业,万一企业不租了,田还回来标识不清怎么办,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林晓黎说。
机遇当头,支部带头。经过工作队与村党总支部商量后,将村党总支部作为“中间人”和“担保人”,鼓励农户将土地“交”给村集体,集约土地约500亩。村民和村党总支部签订协议,由村党总支部将土地采用无人机标识好并平整之后,再整块租借给企业。
“现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计划联合镇村,进一步集约整合周边撂荒土地,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深化科研院校合作,扩大辣椒种植规模,扶强壮大辣椒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林晓黎说。
蓝坊镇峰口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完善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
服务好起来
“一网三联”促进和谐乡风
走进蓝坊镇峰口村枫树下小广场,只见一群长寿老人正围坐在广场阴凉处闲聊,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峰口村第14村民小组组长、党员李茂元介绍,广场以前是荒草地,在小组热心党员提议动员下,村民踊跃捐资、参与建设,成功筹资约150万元建设小广场,并对周边河道进行整治。“今年2月我们在广场种植了12棵八月桂,党员李政华跟着在广场附近公共区域自费种下8棵八月桂,随后其他村民也跟着种植。”李茂元说,现在广场周边应该种了20多棵树了。
如今,小广场成了周边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宽敞干净,旁边还有公厕,很方便。”99岁老人徐玉清是第13村民小组村民,对小广场的变化乐见其成,对热心党员们的付出和努力更是竖起大拇指。
李育志今年64岁,是第13村民小组的党员,到各家各户轮流走访是他每天的固定工作。据李育志介绍,2022年他在走访时发现有一位李姓村民短时间内突然暴瘦,体重从170斤跌至100斤,同时伴随周身乏力等症状。发现这一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动员该村民就医。经确诊,该村民得了重度肺结核。家里妻子患肺癌,儿子还在上学。为此李育志多方奔走,带头捐款,并上报党组织,成功为该村民申请了农村重大疾病特殊门诊补助、教育促进会帮扶等,并将其纳为三类监测户,帮助其家庭走出困境。“都是邻舍,能帮就帮一把。”
“我们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安排热心公益的党员定期走访看望村中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等,及时了解家庭情况并协助解决生活困难。安排懂医护知识的党员包联有重症病人或残疾人的家庭,帮助做好健康监测、问医送药等。”村干部、党员李新美说。
据介绍,峰口村还通过懂法党员包联群众,促进村和谐。“我们分层分级建立了党员联户微信群,方便问题线上直达,诉求及时对接,做到提户知人。同时发放《驻村工作手册》,联户党员每周至少联系群众1次,每月汇总群众反映问题,做到提人知事。积极搭建‘板凳’议事厅,由包联党员协助调解、释法明理,推动问题化解。”村调解主任、法律明白人、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村人大代表联络员、党员林苑英说。
“峰口村分类对口包联其实是‘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的延伸,是蕉岭县‘六事’治理的有力实践。”蓝坊镇组织委员钟远飞表示,蓝坊镇将更好统筹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融入“百千万工程”,持续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建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好群众力量,不断探索完善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以扎实的治理成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