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动态

四年“俗 ”变 —— 澧县成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探索

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6-28

  

    5月20日这天的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就连空气中也氤氲着甜蜜的味道。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的责任和义务:爱党爱国,上孝父母,下教子女……”38对新人捧着各自的“红本本”站在舞台上,面带微笑地看向镜头,美好的瞬间被记录下来。

    大约一个小时前,这些“准新人”陆续来到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参加集体颁证仪式。大家一起朗读结婚誓言,聆听“婚事俭办、喜事新办”倡议书,加强自己对爱和家的理解。

    这场活动,是澧县开展婚俗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今年4月,澧县被民政部确立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澧县将要给婚俗二字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气象。


    观念之变 结婚不仅一纸证书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婚后,海誓山盟或许会被油盐酱醋消磨……”在一堂婚前辅导课上,新人李晗认真聆听着婚姻调解员的讲述,并做好了笔记。

    5月初,正在和男友一起商议结婚事宜的李晗,听闻澧县民政局要举办集体颁证仪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领证前两日,他们携手来到该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只见大厅布置得温馨喜庆,墙上悬挂着有关婚姻家庭的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新时代婚俗文化气息。仪式之前,她在婚姻家庭辅导室聆听了一场婚前辅导课。这堂课,是澧县民政局根据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出的新举措。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左娟介绍,开展婚前辅导,是为了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分享家庭文化、家庭责任、沟通技巧、家庭发展规划等内容,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

    李晗本来对婚姻家庭有自己的期待和憧憬,但她常常听到已婚闺蜜吐槽婚姻生活里的一些“槽点”,如“结婚不止关于爱情,还是两个大家庭的事”“老公婚前婚后差别大”等。这些话题让李晗一度认为结婚是件麻烦事。

    听完辅导课后,李晗豁然开朗,她认为,婚前辅导课符合新时代婚姻家庭的实际需求,让新人对家庭所要承担的责任有了新的认识,“能够结婚的两个人一定是有共同基础的,只要彼此好生经营,婚后的生活也同样精彩而新鲜。”

    左娟说,对于新人们来说,婚前辅导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同样,维护婚姻关系,也是“老夫老妻”们关注的重点。

    彭义平在澧县澧西街道一所幼儿园工作,而丈夫却远在广西。即使生有一儿一女,也不能打消距离带来的恐惧感,她尝试离婚,但最终被成功调解。

    “我当时就想着离婚,觉得他不老实,这段关系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彭义平回忆,今年3月,她和丈夫来到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决意离婚。面对询问情况的工作人员,她声泪俱下地倾诉,在分隔两地的几年里,最初因丈夫迟迟不来电话,或是和其他女人聊天等原因而吵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彼此都不愿意再开口。去办离婚登记时,恰逢“离婚冷静期”施行,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她和丈夫尝试进行沟通,话说开了,误会也就解除了。如今几个月过去,两人关系变得紧密了,“因琐碎小事而闹僵,这样挺不值的。”

    看过每年大量的案例,左娟认为,要处理好婚姻关系,除了两位当事人自己的认知,外力的介入也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依旧处于“高责任”状态,生育、工作、照顾父母都是她们的职责,而大多数男性在这方面有所缺位。特别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越要认识到结婚并不止一张证书,它意味着责任,因此需要双方转换角色,需要从“接受关爱”向“输出关爱”转变。这样,借婚俗改革的契机开展婚姻心理干预和婚前辅导就显得非常必要。

    除了开设婚前辅导、婚后矛盾调解外,澧县还成立了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澧县婚俗改革中的具体工作,“要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就要增加优秀婚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6月底,澧县民政局制作的婚姻关系宣传片将与新人见面。


    习俗之变 回归理性是一种必然

    苏梦蝶今年25岁,在长沙工作,她是婚事俭办实践者:回澧县老家领证,不办婚礼,同时也回绝了男方给的彩礼。

    听闻澧县在5月20日举办集体领证活动,她和双方父母商量后报了名。在当天的活动现场,苏梦蝶发现由当地社会名人、地方领导来进行颁证很具有仪式感,用她的话说就是“比婚礼还要激动”。读完结婚宣言,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婚姻登记机关引导他们去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婚姻家庭关系的意义,也更加笃定了她婚事俭办的决心。

    婚事俭办现象在澧县出现并非偶然,对它形成影响的,除了2017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的移风易俗,还有澧县上世纪普遍流行的纯朴而热闹的传统婚俗。“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不文明的婚俗插入进来,形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气。”澧县澧阳街道孟家港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绍青回忆起他20多年前结婚的热闹场景,手舞足蹈,放声大笑。他记得,那时候家用小轿车还很稀少,年轻人接亲都是用自行车。结婚当天,他率领20辆“单车大军”组成的接亲队伍,一路高歌,浩浩荡荡地向新娘家进发。新郎的自行车上坐着新娘,其他的自行车驮嫁妆。新娘接回来之后,要在离新郎家大约一里路的地方下车步行,走几步停一停,每个停下来的空当,新郎都要向新娘行礼。这是当时澧县城乡推崇的“三步一敬”的传统婚俗:新娘每走三步,新郎要敬一次礼,以表达男方对女方的尊重与敬爱。

    “我们的仪式也是很有内容的,虽然一没乐队,二没歌舞,都是由新郎和伴郎卖力唱歌,但是热闹得很,那种快乐不是设计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马绍青说,不仅自己的婚礼是这样,镇上的其他人办婚礼也大同小异,这种既节俭又热闹的婚礼婚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优秀传统婚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婚姻家庭文化”。

    马绍青说的那段“插曲”,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受周边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热闹婚礼的追求渐渐走了样,变了味。新郎用轿车将新娘接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后,会被闹婚者强迫要求下车,改用板车拉着新娘前行;有些闹婚者还会强迫新郎脱掉上衣,围着电杆跳钢管舞,不跳到满意不放接新娘的车向前开;在婚礼现场的歌舞队,还会故意演一些低俗节目;婚礼结束后,还有闹婚者恶意戏弄伴娘……总之,为了达到看热闹、博眼球的目的,婚闹的花样也层出不穷,这与澧县当地的传统婚俗以及文明社会对“喜事新办”的要求越来越远。

    对此,2017年,澧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婚姻领域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专家宣讲、党员带头等方式“全线出手”,对低俗婚闹、天价彩礼、嫁妆攀比、人情风等进行整治。

    效果是明显的,身为基层干部的马绍青有比较深的感受。他说:从2017年移风易俗开始,男女双方很少在彩礼、嫁妆方面提出高要求,婚礼仪式开始走向节俭,铺张浪费减少了,搭戏台、请乐队的现象也慢慢淡出了视野。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禁止人员聚集,不举办婚礼的新人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孟家港社区的两对新人就选择了“不要婚礼”。

    5月21日下午,孟家港社区一组居民卓尚琼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大门双侧张贴的对联和客厅里张贴的“喜”字,显示着这个家庭正逢喜事。20天前,卓尚琼唯一的儿子周鑫结婚了,新婚夫妇选择了旅行结婚,如今两个人正在广东的某个景区度蜜月。

    按照卓尚琼之前的打算,周鑫结婚要摆几桌酒,举行一个热闹的仪式,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礼吃酒。但“90后”周鑫不赞同母亲的想法,在他的观念中,那种老套的婚礼就是陋习。卓尚琼起初并不支持儿子周鑫旅行结婚的想法,但日趋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儿子的坚持,迫使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儿子结婚没有整酒这件事,卓尚琼心里始终有一点遗憾,她希望疫情形势好转后能够有一个弥补的机会,她试探着问马绍青:“我儿子结婚没有整酒,孙子出生可以整酒吗?”马绍青不加思索地回了一句:不行!



    环境之变 婚俗将被赋予新内容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婚嫁、丧葬大操大办,村民不得违规整酒和吃酒,村干部违规一律责令辞职……”仲夏时节,走进澧县城头山镇詹家岗村,宽阔的水泥道路两旁是村民清一色的三层小楼,在村部村民告示栏的显眼位置,张贴着这份村规民约。

    自2017年起,与澧县移风易俗的进程同步,各村(社区)开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喜事新办、俭办纳入其中,组织村(居)民开展婚俗改革实践。大堰垱镇九旺村规定:婚宴每桌不能超过350元,随礼标准300元,不放烟花爆竹,由支村“两委”年底对遵守约定户给予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梦溪镇涔河村倡导:不向亲戚以外的人员发放婚礼邀请,婚宴酒席标准不超过六荤六素,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搭建拱门、不悬挂气球。

    “从上至下,整个风气都变了。”在左娟的印象中,仅仅几个月时间,澧县的移风易俗就有了效果,特别是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因为在外工作开了眼界,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特别赞同婚事俭办和新办。

    在澧县民政局副局长黄大玉看来,经历4年的移风易俗探索之后,整个澧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年澧县被确立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接下来,如何让实验区实至名归,则是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婚姻登记工作中,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工作人员发现,有一名已经离异了两次的男性,来婚姻登记处办理第三次结婚登记时,手持的居民户口簿上该男性的婚姻状况仍然写着“未婚”。这件事引起了黄大玉的关注。户籍管理归属于公安部门,婚姻登记属于民政部门管辖,诉讼离婚的判决权又在法院,这样一来,如果婚姻状况发生改变,而当事人不主动前往公安部门进行信息变更,那么不管离婚、结婚多少次,居民户口簿上的婚姻状况可以一直显示为“未婚”。黄大玉说,这个“漏洞”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可能对婚姻的另一方造成伤害,给婚姻家庭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目前在澧县,公安、法院、民政3个部门的数据还无法完全共享,婚姻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之后要让户籍信息同步,只能依靠当事人个人的自觉。在黄大玉看来,以大数据为支撑,推进婚姻状况变化之后户籍信息的自动更新,也应该是婚俗改革的一个内容,“因为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在澧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簿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工作计划:国庆小长假,为全县的新人举办一场集体婚礼;收集10本不同年代的结婚证书在婚姻登记处展示,让年轻人懂得婚姻的神圣;为钻石婚、金婚老人举办纪念活动……

    澧县被确立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后,媒体的报道让越来越多的澧县人知晓,老百姓虽然不知道婚俗改革包含的具体内容,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求,不少操心儿女婚事的父母,特意跑到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询问:婚俗改革是不是帮忙解决大龄青年的婚事?听到这样的提问,黄大玉笑着说,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高玲 田继舫 吴紫欣 曾楚乔)


[来源:常德日报]



原文链接:http://mzt.hunan.gov.cn/mzt/xxgk/gzdt/sxxx/202106/t20210628_19800153.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