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路街道甜蜜小镇作为贵阳市第一批“三感社区”试点创建的社区,街道立足辖区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人文特色及比较优势等实际,以“你好·甜蜜”为甜蜜小镇“三感社区”IP,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牵好区域共建这根线,整合资源,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区。
甜蜜小镇位于南明河下游,是目前贵阳市最大的保障房项目。自2016年12月31日交房至今,已入住1.3万余户,户籍及常住人口3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约3600人,占人口总数的12%左右,来自贵州省各地州及外省的贵阳市“新市民”人口占50%左右,有汉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回族等21个民族共同居住在这片0.86平方公里的小镇区域,街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带领各民族群众共建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甜蜜小镇是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新城”的代表,水电气等地下管网等完备、小区面貌和设施较新,有较高的可塑性和打造空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的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入手,深入实施“三感社区”“1+10”工程。
发挥党建引领,强化阵地建设
按照“一居一品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并结合区域特点,实现“一把钥匙服务一把锁”投入经费136万元,打造了特色基层公共文化、科普教育、创业就业、法治宣传等阵地。风信园居委会以“风雨同舟、信以为本”为社区IP,努力打造了“党建+科普社区”“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示范点;金桂园居委会以“金色家园、桂在平安”为社区IP,打造了“党建+法治社区”“党建+禁毒社区”示范点;百合园居委会以“百花齐放、合众聚心”为社区IP,努力打造“党建+志愿服务社区”“党建+创业就业社区”示范点,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风向标,同时,打造了“党建文化驿站”“爱卫健康驿站”“幸福无毒驿站”“健身运动驿站”四个特色院落驿站,融“宣传教育、休闲娱乐、生活便捷”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了有温度的城市服务体验。以“你好·甜蜜”为甜蜜小镇“三感社区”IP,在社区中选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居民,拍摄他们的笑脸特写,用于整个小镇社区海报、墙体布置,呈现社区“甜蜜”的寓意。
织密引领“党建网”,促进城市综合治理
紧扣实施党建引领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通过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手拉手”,为驻地部门、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牵好“区域共建”的主线,撬动辖区各类资源“齐步走”,形成结对共建、结网共融的工作新格局。强化组织引领,构建严密党组织体系。依托党建示范带建设,以推进治理源头化、主体多元化为目标,加强对辖区工作基础较好、在区域治理中有独特功能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小区楼栋等组织覆盖力度,组织发动更多社会单元参与治理的同时,消除党组织覆盖盲区,真正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强化队伍引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结合社区实际,下派机关优秀党员担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建强基层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积极培育多元社区治理主体,联合驻地部门组成“安全护卫队”,联合辖区医疗资源组成“社区服务队”,联合社会资源组成“蜜邻志愿队”三支队伍,强化群策群力、联管联治,打造服务品牌,最大化发挥志愿者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共治共建的良好风貌。强化红色文化引领,打造育人行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协同相关区直部门在云岩第五小学和云岩一中以“童心向党”“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红色记忆”党史图片展、“党的光辉照我心”红色观影活动、“我向国旗敬个礼”主题队日活动、“唱支红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故事会比赛等,大力宣传党的百年非凡奋斗历程、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各级各类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兜牢民生“保障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以便民惠民为目标,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强化举措,积极实施就业创业、医疗健康、教育提升等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造青年双创文化品牌。结合甜蜜小镇赛嶺公寓(贵州省最大的人才公寓)和社区甜蜜小镇青年人自有产权首套房,承租房较多的特点,引导扶持青年就业创业,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成功为辖区75人解决就业问题;盘活物业岗位实现120余人就业;通过居委会组织建设实现了21人就业问题;开发了社区公益岗位8个。充分利用辖区现有资源,升级改造社区菜场,提供了20余个创业平台,解决近百人就业问题;在百合园社区打造云岩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各类孵化型企业,为企业提供免费的项目展示平台,目前引进社区公益书屋、抖音线上直播、创业沙龙讲座系列活动等企业项目,进一步解决社区困难家庭、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难题。下一步还将通过创业带动产业,借助未来方舟省级步行街辐射作用,在甜蜜小镇商业综合体板块,打造“网红夜经济”,以开创性的新能源动力为主的移动电车及可移动模块化箱体建筑为商业载体,为社区带来商气和人气。
二是聚焦群众需求,整合社区养老、优质教育为主题的服务资源,延伸服务触角,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强化医养延伸服务。按照“不超过15分钟服务圈、满足社区基本医疗养老服务需求”,建成了云岩区水东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并于2020年9月1日开业,目前,服务中心共有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36人,中心内设全科诊室、儿科专家门诊、中医科、预防接种科等10余个临床科室,配备中药房、西药房、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同时,采取日托养老模式,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疗相结合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满足小镇区域老年人养老服务。抓好教育提质增效。甜蜜小镇是贵阳市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建成近4年左右的时间内教育资源缺乏是小镇的堵点和痛点,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的努力协调,配建公办小学云岩五小和中学云岩一中,于去年9月正式开班教学,其中,小学计划学位2970个,目前已有20个班,876名学生;中学计划学位1650个,目前已有2个班,97名学生。学校立足于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确定了“温度、适度、效度”三度的办学目标和“创建有温度的教育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平衡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多举措开展交通整治,打造宜居环境,增强便民功能,对环境卫生、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交通治理有方法。针对区域内交通问题,多方联动,在小区外围实施“大围合”、内围实施“小围合”管理,在公共区域新划设700余个停车位,保障消防通道畅通,基本满足3年内区域停车需求。引进新型电瓶车充电服务企业,在各楼栋合适地点安装电瓶车充电桩约480个,安装汽车充电桩16个,尽力保障电瓶车充电安全。垃圾分类见成效。按照“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原则,“对症下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了社区垃圾分类体系,设置了2处有害垃圾暂存点,并与相关企业签订回收处置协议,确保垃圾存放收运无缝衔接。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开展文明宣讲、组织院落坝坝会、进家入户走访宣传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高起点规划服务。立足15分钟“服务圈”探索建立社区服务综合体,引进了金融、医疗、文化、教育、餐饮、购物等多领域企业的入住,不断完善了小镇的商业配套。引进了多个质优价廉的便民利民惠民网点、药店、便利店、超市、小型生鲜等,基本满足了居民群众生活需求。并通过牵好区域共建这条主线,以“就地过年,甜蜜不减”为主题,联合辖区爱心企业,积极开展“新春送祝福,写春联,送礼包”、“一个不落下!慰问困难群众”、“新春联谊会暨蜜邻艺术团音响捐赠会”、“饺子包满爱,温暖送到家”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提升居民群众“三感”指数。
筑牢社区“平安网”,增强群众“安全感”
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以实际成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在社区居委会打造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功能作用,实现有效、快速的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截至目前,帮助辖区50余名妇女维护合法权益,化解婚姻家庭纠纷1起,接到居民相关咨询10余次,有效预防因家庭矛盾而导致的“民转刑”案件。整合公安人像对比监控探头、“社会和云”等,构建“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实现“事态尽掌控、管理全覆盖”。针对12315、网格信息、群众投诉等,社区网格员、城管、交警、物业均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接单处置,按照“发现问题10分钟到现场,一般问题1小时解决,疑难问题1天内落实或跟进”的“1011”处置模式开展服务工作,确保群众急事、难事得到快速响应。截止目前,共化解处置1000余条各类投诉案件。建立“专业队伍+网格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全员化”综治队伍,切实保障辖区24小时巡逻护卫力量。
依托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和体系,发挥治安联防、安保巡防等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在甜蜜小镇区域拟建三个微型消防站、增加消防车,积极开展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及消防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同时,联合中天物业打造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安装消防感烟探头约5.2万个;安装智慧消防水监控,对建筑物喷淋系统各分区水压、消火栓系统水压值实时数据监控,高、低位水箱内液位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消防系统监测工作前置,切实保障区域消防安全。
“三感社区”试点建设,始终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通过积极探索,构建治理有序、服务精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