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黔南州民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高质量现代民政体系建设,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努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聚焦动态监测,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5月,共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对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26亿元;全面完成低保提标核查,参与入户核查干部人数1.2万余人,完成103个乡镇(街道)的抽查复核工作。强化兜底保障动态监测。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完善死亡人员领取保障(补贴)资金动态监测和报告处置机制文件,积极推动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强化动态监测做好兜底救助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联动协同,分级预警,确保应救尽救,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有效开展流浪乞讨救助,全州共救助2826人次。认真落实残疾人救助保障政策。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22.42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164.90万元。
聚焦优化供给,打造试点示范提升服务质效。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工程,进一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推动城乡养老服务统筹发展。提质改造13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累计投入1090万元。申报民生实事、世行项目等11个,争取到地方专项债券项目3个,到位资金1.89亿元,推动养老机构向周边居民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同时,加快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延伸医疗服务,总结推广基层整合卫生服务机构闲置床位举办养老机构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此外,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居家上门服务规范化标准化,试点开展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让试点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老年人。
聚焦深度融合,实施多元共治完善治理体系。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有效推进州委两个《实施意见》工作任务落实,深化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发挥“事管委”“组管委”“自治小组”等自治组织作用,优化巩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推广龙里县城市社区治理“四单模式”经验,进一步推进社区共治共建共享。提升新成立社区治理能力,在黔南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和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家园社区开展社区集约化治理信息平台项目一期试点,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聚焦便民高效,创新工作举措优化事务管理。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印发了《黔南州殡葬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黔南州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殡葬改革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安葬权益。积极稳妥推进区划地名工作,有效开展撤县设市、撤镇改办、政府指导迁移等工作。有序开展平安边界管理,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创建平安边界示范村。切实规范和整治不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命名更名审批管理,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拍摄地名视频11个,制作地名文化海报15张,搞好民族地区地名文化宣传。依法开展婚姻登记,把普法融入婚姻登记管理和服务过程。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婚俗试点改革,举办了“美荔相约520”青年人才交流联谊活动,为荔波县青年人才搭建交友婚恋平台,引导正确交友、婚恋价值取向。
聚焦规范管理,深化依法行政促进健康发展。严格登记管理。全州共有社会组织1202个,新登记成立8个。严把年检关口。目前,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将年检时间由原来的6月30日调整为7月31日结束。目前,州级社会组织完成网上申报135家、纸质材料报送72家,参检率达到84%。联合州级16家部门开展打击整治工作,累计收到投诉举报线索15条,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7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为企业减负行动,通过减免会费、减免宣传费、减免培训费等多种形势为企业切实减轻负担1244.4万元,惠及1370家企业。成功申报都匀市广惠街道、小围寨街道和惠水县连江街道3个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项目。有序推进《黔南州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工作的实施方案》拟制出台,为全面推动社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十四五”期间,黔南州将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体系化建设的问题,构建“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精准施策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救助,避免发生新的贫困。城乡统筹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帮扶孤儿、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聚势聚力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减轻村(社区)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积极稳妥健全专项服务体系。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范开展婚姻登记,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婚俗、厚养薄葬、生态安葬等社会新风。健全志愿服务和慈善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和慈善公益活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