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民政局围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全县脱贫人口中,20192人纳入低保、4307人纳入特困供养、218人享受孤儿生活救助、20417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为脱贫攻坚取得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动发现,因需施救
“一键总动员”。成立了“救急难”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运行信息通报、个案会商、重困协同、跨地联动、督察督办五项机制,做到情况共享、责任共担、困难共助,确保“急难”需求一体响应,“急难”救助一键启动。
“五个不放过”。每月定期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排查,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做到“五个不放过”,即:走访人不到户不放过,不是本人不放过,困难人员情况不搞清楚不放过,发现问题不就地解决或解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确需集中供养的不送供养机构不放过。
“三类常见面”。对受助人员建立台账,按困难程度、疾病轻重、思想倾向等情况,划分出甲乙丙三类。对甲类人员,落实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包保制,每天见面一次;对乙类人员,落实村“两委”人员包保制,每周见面一次;对丙类人员,落实村包组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包保制,每旬见面一次。甲乙丙三类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每月一更新、一调整。
二、综合施策,立体应急
完善政府救助。建立首接负责制,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包括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赋予救助责任。发现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向上报告。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乡镇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在村(居)委会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统一受理救助申请,统一开展救助服务,构建闭环运行的“绿色通道”。建立合力救助机制,对需要跨部门解决的救助事项,依托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实施集体共商、资源共享,制定综合措施进行救助。近一年来,成功对14例“急难”对象开展了合力救助。
倡导社会捐助。对于超出政策范围、救助存有缺口的特殊困难群众,组织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机构牵头,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募捐活动关。以救助在校特困学生为例,主动牵手县内外爱心人士,广泛争取社会支持。3位定远籍爱心人士多年持续帮助44名特困学生,累计资助款物13万余元。
鼓励家庭自助。对尚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存在安全隐患的困难群众,引导其家庭成员履行监管义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村(居)委会将此类对象纳入重点跟踪范围,密切关注生活变化,适时进行救助。
三、托底救助,长效破难
织牢网络确保救助有人手。夯实县、乡镇政府救助管理主体责任,建立领导逐级分包责任制,落实发现、报告、受理、审核、审批和转办等各个环节责任人,构建县、乡镇、村(居)委会主动救助的三级管理网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整合资金确保救助有经费。县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设立“重点困难群众救助基金”,每年200万元;依托民政、教育、人社、卫计、规划等相关部门专项资金,切块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每个单位每年不低于50万元;所有乡镇设立救助基金,每年不低于10万元,所有基金实行年度滚动使用;鼓励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设立救助基金,与财政性基金互助互济。
强化督查确保救助有监管。完善绩效考核和评价办法,月度开展动态调整,年度实行考核问效。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一律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确保托底救助及时、透明、公正、有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