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坚持从农村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出发,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建成养老机构161家,其中,农村敬老院116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94个,村级养老服务站308个。
福利保障到位。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高龄津贴审批发放工作的通知》,做好高龄津贴补助发放工作。督促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补贴政策,对购买服务难以覆盖的偏远农村地区低收入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助对象从去年的5.6万人增至7.1万人。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程,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改造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1年4月底,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3241万元,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595万元,累计为1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关爱服务到位。联合市司法局、市卫健委、市扶贫开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农村地区开展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等关爱服务。结合家庭医生上门履约服务、留守儿童入户走访等工作项目和服务资源,组织乡镇计生、民政专干、村医等力量,对农村留守、空巢、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定期探视走访,天长市、琅琊区、南谯区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委托第三方开展定期探视走访。目前全市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活动覆盖面达90%以上,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
设施建设到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建设和服务的通知》,安排专门经费支持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工作,印发《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村级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及上门服务,或者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为老服务机构实行资源共享,统筹提供服务,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学习活动及场所设施。启动并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督促各地农村敬老院开展公建民营。全市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敬老院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已有101个农村敬老院开展公建民营。
医疗护理到位。扎实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鼓励与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对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的给予一定补助,为患病或失能失智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积极贯彻落实《滁州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情况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基本护理保险制度,解决长期失能人员的日常照料难题。全市有55个养老机构已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其余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有157家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