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动态

天水市民政局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关任务

来源:甘肃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4-21

  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要求,天水市民政局紧盯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保持救助政策稳定,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中做好政策保障的有效衔接。一是着力完善救助保障政策体系。全面履行“四个不摘”责任,在保持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等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创制,健全完善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保障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努力探索实现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办法措施,确保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群体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或临时救助政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坚实筑牢了巩固兜底保障成果防线。二是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依托全省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督促各县区民政部门加强与扶贫、教育、人社、住建、应急、医保等部门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及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员信息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库,在全省社会救助系统中录入低收入人口信息29970条,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员全部落实了相应的救助政策,对暂时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持续跟进、定期监测,确保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政策落实到位。

  强化救助帮扶措施,着力防范化解致贫返贫风险中做好重点举措的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开展救助对象精准认定。盯紧压实县乡责任,全面落实有效期管理、定期监测核查机制,加大残疾人、重病患者、低收入等易返贫致贫人口排查力度,对标精准认定救助对象。4月份,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61682人、特困人员8871人,较去年底保持基本稳定,分别占全省上年末保障人数的18.45%和9.79%,1---4月发放农村低保金21641.64万元、供养金2270.95万元。。二是实施提标提补惠民工程。为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之底,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更好发挥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作用,2021年我市农村低保年指导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提高8%,由4428元提高到4788元,月补助水平一类对象由369元提高到399元、二类对象由350元提高到378元;特困人员每人每月基本生活标准由480元元提高到519元,照料护理标准一档的由320元提高到400元、二档的由220元提高到280元、三档的由120元提高到140元。三是加大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力度。督促各县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困难群众监测预警系统、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和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报告、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作用,对日常受理、主动发现和纳入监测预警范围的困难群众,深入开展调查排摸,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落实兜底保障政策。1—4月份,全市新识别农村低保对象2328户、6821人,农村特困人员181户、194人。全面推行“先行救助、后置审批”办法,不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今年已临时救助农村困难群众97383人次,发放救助金7635.47万元,有效发挥了社会救助保障政策防范化解致贫返贫风险的作用。四是不断提升特殊群体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配备儿童督导员130名、儿童主任2621名。全面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制度,1—4月份共为716名孤儿、83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637.44万元。简化优化残疾人“两项补贴”申办程序,全市纳入生活补贴的困难残疾人44454人、纳入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47883人,截至目前,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700.8万元。

  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好工作力量和人才支持的有效衔接。一是配合市委组织部圆满完成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了以高中以上学历为主、平均年龄45岁左右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同步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村民小组组长,完成了村级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换届,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各类村民自治组织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的村民自治机制。当前,我市正在着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培训和轮训,以提升其能力素质,夯实基层组织力量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发挥。二是持续动员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深化参与乡村建设帮扶工作。积极搭建平台载体,调动发挥两区五县专业化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专业性帮扶优势,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原文链接:http://mzt.gansu.gov.cn/station/gssmzt/sxxx/8afe80e675d6bf110178c571c6dd1441/info_content.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