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救助站为继续做好流浪乞讨人员、遇困人员、流浪精神病人、流浪危重病人救助服务工作,深化创新五大救助工作机制,拓展救助服务深度,提高救助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分档医疗救助制度。针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等流浪乞讨人员,建立健全“接收-评估-救治-结算”的全流程工作规范,指定定点医疗机构2家,以个案工作方式,确定主治医生、护士、救助站人员、民政助理员、社工在内的评估小组,科学设置评估指标进行百分制计分,确定三档救助标准,同时建立动态调整复核复查环节,有效实现科学诊断、精准救助。
二是协同建立人脸辨识机制。持续强化救助技术手段迭代升级,与主城区派出所签订人脸识别协议,有效调用公安部门信息资源提升救助效率。工作日安排协警进行驻站警务室值班,对来站无法识别身份信息的求助者第一时间进行信息采集,DNA检验、入库比对等工作,运行以来累计开展比对19次,成功识别并协助15人顺利寻亲返乡。
三是高效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将救助工作列入全市应急联动机制重要内容,与公安、卫健、镇街道等主体强化业务协同,保持随时备勤状态,在接到指令后,按照“白天20分钟,晚上30分钟”的要求开展实地处置,2020年累计参与处置及演练50余次。加强站内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工作人员要在事件发生30秒内携带警棍、头盔、防暴叉等装备赶到事发地点进行处置,必要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上报处理。
四是联合优化街面巡查机制。重点打造“两库”,分别为社会组织资源库和志愿者资源库,链接社会上的资源,每周安排3天到市繁华街道、人流动大的地方进行街面拉网式巡查救助,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城区全覆盖巡查救助模式,探索“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救助站”的联合巡查创新机制。新机制创新以来巡查小组街面共巡查245人次,街头主动劝导救助55人次。
五是配套完善法律援助机制。与浙江当禾律师事务所签署法律顾问聘用协议书,律师事务所指派1名专职律师协助参与个案救助工作。在遇到流浪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求助过程产生纠纷和质疑时,需紧急介入并协助救助站处理纠纷。协调推进监护评估、个案会商、服务转介、技术指导、精神关怀等线上线下服务,针对重点个案组织开展部门会商和帮扶救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