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报道

深入学习贯彻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 着力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城乡社区、养老机构等考察调研老龄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对此作出系统部署。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及配套政策,有效推动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老年报社策划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养老”重大选题报道活动,记者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北京、山东、贵州、甘肃、辽宁、上海、河北、天津等地,看到了老年人的幸福笑脸,看到了社区建设的民生福祉,看到了为民惠老的幸福美景,看到了孝亲敬老的文明之风,看到了科技赋能智慧养老的新做法,看到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越办越好,看到了老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一幅幅幸福养老的画卷铺展开来。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特邀部分专家学者,围绕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相关议题发表真知灼见,旨在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参考。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显著

  

  胡宏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显著。

  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三次修正,《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等出台,大力推进了我国涉老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区)综合养老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日臻健全,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程度提升,“在地养老”提质扩面,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逐步健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稳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持续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不断补齐,互助养老成为新趋势。

  健康支撑更加有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医养结合服务深化发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老年痴呆防治等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不断拓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备受重视。

  加快补齐农村应对老龄化短板

  

  原新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劳动力自由迁徙,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形成“城乡倒置”的格局且不断深化,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起步更早、进程更快、程度更高”。

  一是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二是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加大了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难度。三是家庭养老传统模式受到冲击,农村养老、医疗、长期照料等问题严峻。

  积极应对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需从建设人才队伍、提升人口素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优化人口布局、提高老年人生产生活质量等方面着手,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推进城乡全面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王杰秀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

  老年人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更好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关系老年人权利福祉和社区治理现代化。

  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社区治理是老年人社会参与最适合的领域之一。老年人经验丰富、对社区较为熟悉,便于就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村民代表会、居民代表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活跃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组织成员主要由老年人构成。

  应多措并举推动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出台支持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具体措施,重点强化老年人社区参与的阵地建设和精神激励,调动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智慧养老: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新引擎

  

  赵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湖北省养老机构协会会长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智慧养老契合了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三大特征,是破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的“科技利器”。

  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将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进行连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场景化供给能力,促进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科技+养老”的乘数效应,将推动新赛道、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大,大有可为!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洪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

  发展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发展银发经济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战略顶层设计,全面谋划老龄化应对策略,推动银发经济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构建长效政策机制,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养老服务行业吸引力。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培育专业技能人才。

  推动技术创新。推广智慧养老设备和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管理效果。推动远程医疗发展,帮助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及时获得医疗服务,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深化制度建设。稳步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拓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建立银发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市场透明度。凝聚社会力量,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质量评估和日常监管。

  探寻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

  

  黄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

  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坚持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相融合,理清老年助餐多元关系,筑稳老年助餐供给结构,丰富老年助餐要素资源,培育优质老年助餐供给主体。强化政策指导、细化政策指引,鼓励、吸引多元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供给总量和有效供给能力。优化体制机制,加强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跨部门合作,建立健全老年助餐服务监管机制。精准把握老年助餐需求,坚持因地制宜,提高数字化运营管理水平。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升供给主体的盈利能力,建立老年助餐分级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区域集中、属地便捷的“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刘建兵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

  2020年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启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简称“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2990个老年友好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和社会反响。今后,加快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需构建智慧老年友好社区的评价指标,提高标准前瞻性和引导性;需形成定期评估、指导和交流机制,开展街道(乡镇)层面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需适时开展老年友好城市(乡村)的创建工作,实现老年友好社区建设与城市更新、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的有机融合与协同。

  引入创意关怀 推动健康增龄

  

  翟绍果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引入“创意关怀”服务方式,通过情景化嵌入、游戏化活动、情感化表达、数字化呈现等形式,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消除其内心的孤独感和负面情绪,为晚年生活注入新意义。

  明确“健康增龄”服务理念,从以防治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推进系统化渐进式老龄健康理念变革。

  构建老年友好型混龄和代际照料康养社区,通过创意关怀、健康增龄、情感关爱与疗愈照护,形成社会疗愈综合干预体系,充分发挥代际互动优势,助力老年人心理正向建设。

  加强认知症友好型环境建设,开展以长者为中心的互动性认知康复活动,提高认知症老人的生活质量。

  奋力开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甄炳亮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胜利召开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这是民政事业发展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注入了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焕发出来的巨大政治热情和精神动力,持续转化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强大动力,咬定目标、心无旁骛,把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深化新时代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切实把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原文链接: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2922/content.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