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在线

劳动争议的“新罗解法”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19

  □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朱昌伟 曹晓丹

  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构建“法院+N”劳动争议多元共治机制新路径,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方式。

  第一招:“联”字上聚合力

  “老板欠薪不发,我们拿他没办法,但是拿不到钱不行,我们还要养家糊口。”今年3月,被公司拖欠近半年工资的保洁员老谢无奈地说。

  原来,因公司经营不善,老谢与其他27名员工被迫离职,然而公司迟迟未支付拖欠的工资。老谢等人多次催讨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了解情况后,新罗法院迅速将该案委派给市总工会开展诉前调解。同时,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全程参与指导,积极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出具民事裁定予以确认。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下辛苦钱有着落了。”

  “真的太感谢了,谢谢调解员、谢谢法官……”今年4月,在工会、法院、司法、人社等单位的协同联动下,28名员工追回了8万多元劳动报酬,此次纠纷快速化解。

  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等问题,近年来,新罗法院在“联”字上下功夫,解锁“法院+工会+人社+N”解纷新模式,与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联动中心有机融合、统筹协调、一体推进,为劳动者维权提供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司法判决等优质司法保障和综合服务。

  第二招:“调”字上建机制

  “高中毕业后我去应聘保安,打了两个月暑假工,结果只拿到一个月工资,保安公司就是不给我另一个月工资,几次讨要都没结果……”今年8月,在校大学生小廖激动地向新罗法院法官反映。

  了解情况后,新罗法院联合省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陈如金开展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在线指导,并依据现有合同及相关佐证材料向当事人释法说理,阐明法律关系。

  其间,陈如金结合传统文化中“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理念,讲述诚信经营发家致富的故事,引导保安公司积极履行付款义务。最终,通过法官与人大代表的“双向发力”,保安公司将拖欠工资支付给小廖,快速高效化解双方矛盾纠纷。

  面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新罗法院探索构建“行业调解+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三级调解过滤机制,建立“驿站简易调解+职工服务中心快速调处+劳动法庭便捷审理+大案联调联处”一体化工作机制,合理分配调解资源,优化队伍建设,实现“一体化”法律服务,全面提升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招:“导”字上重普法

  “你们能来园区真好,遇到法律问题,我们也不怕了。”今年5月,在某电子厂工作的徐某对驻园法官说。

  此前,徐某受雇于一家女装店,因店铺盈利能力下降,店主张某在未支付徐某最后两个月工资的情况下将店铺关闭转让。徐某催讨一年后,仍有3000元工资未要回。

  得知情况后,驻园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张某,决定通过在线视频开展调解,并以此为契机召集园区劳动者代表座谈。最后,在法官努力下,张某同意筹款支付欠薪。园区劳动者表示,这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以案释法课程,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提升维权能力。

  此外,新罗法院注重长期长效的网络普法宣传。此前,有企业负责人在看到新罗法院发布的关于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知识后,意识到自身企业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和补缴,避免了违法风险。

  在社会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新罗法院主动“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审判+回访+普法”模式,组织法院干警定期为企业员工举办普法讲座,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主动了解企业司法需求,提醒企业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引导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止纠纷于前端,化矛盾于微澜。”新罗法院有效整合现有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调解资源,用好“法院+N”模式,推动“联调导”并轨,合力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劳动者充分就业,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fazhijianshe_1213/508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