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防灾救灾

“背包” 警务 + 茶乡义警 + 茶香调解,绘就平安和谐新画卷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10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

  地处边境一线

  不仅有“猛硐茶”

  还有国家4A级景区“英雄老山圣地”

  ......

  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历史

  守护好它

  义不容辞

  

  今年以来

  猛硐边境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

  认真贯彻“主防”理念

  创新警务模式

  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警务“背”到群众家门口

  “上次来宣传法律,这次带着相机来帮老人办证,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招’,事事都替我们考虑周全了。”民警走访时了解到,辖区盘大姐家老人腿脚不便,身份证快过期了,便上门为老人办证,盘大姐很感慨民警的贴心。

  

  该所创新推出“背包警务工作法”,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走、服务围着百姓转,由民警“背上”巡逻防控、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宣传等警务,穿梭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尽可能上门做好警务工作,把“最多跑一次”尽可能变为“一次都不跑”。

  

  同时,在“背包警务”的基础上,打造了“车载警务”,逐渐形成“警车+背包”“车轮+脚板”的“流动警务”模式。背包走不到的地方开车去,车辆到不了的地方背包去,做实做细主动预防警务,因地制宜走好群众路线、写好平安故事。

  

  截至目前,该所的“背包警务”已覆盖辖区84个村小组,服务触角遍及辖区每个角落。

  整合资源组建义警队

  “来老山的人多,我们也能帮着出一份力!”“和谐茶乡义警队”队员在游客猛增时,都会主动协助民警开展普法宣传、交通劝导、治安巡逻等工作。

  

  该所秉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基层民兵、寨老乡贤等力量,组建“和谐茶乡义警队”,配合派出所开展边境巡逻、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形成警地力量共保平安新格局。

  

  与此同时,该所通过“社区警校”设立“流动课堂”,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和专业人才,将专题培训课堂搬到高速路项目部、矿山、集市广场、村寨活动中心等地,结合日常社区警务工作定期有针对性地送教上门,为和谐茶乡义警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宣传、治安联防巡控、应急处突演练”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技能授课,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理中来。

  

  “平时在干活没有时间学,现在派出所组织了‘社区警校’,讲的都是与我们有关的,我觉得非常好,我能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还能教给别人。”在铜塔村委会的党员活动中心,前来学习的义警队员盘二妹说道。

  

  自“和谐茶香义警队”成立以来,队伍已壮大到140人,该所针对义警队员开展“社区警校”24场次,联合义警队开展重要节点安保工作10余次,累计服务辖区群众及来访游客6.1万余人次,接受咨询服务300余次,开展救助服务30余次,获赠锦旗8面,展示了强大的社会治理效能。

  一杯清茶解困解渴解纠纷

  “没有一杯茶解决不了的纠纷,来来来,我们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说。”这是该所民警夏挺调解矛盾纠纷常说的话。在民警调解纠纷过程中,矛盾双方经常指责对方的不是,言辞间满是埋怨与委屈,情绪愈发失控之下,甚至还相互拉扯起来,调解工作也变得愈发艰难起来。

  

  为缓和紧张气氛,民警夏挺往往先给双方各倒上一杯热茶,“先喝杯茶解解渴,放松放松心情,有事摆在桌面上慢慢谈,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帮你们解决问题。”

  

  矛盾双方没了激烈争吵,情绪慢慢稳定,紧张气氛得以缓和,小矛盾便顺势而解。调解纠纷经验丰富的民警总结,这是“茶杯虽小,但情谊浓厚”。

  

  该所依托驻地特产猛硐茶,将茶文化与矛盾纠纷化解相结合,使茶的“苦后回甘”与纠纷调解的“结怨和解”契合呼应,用“清甜回甘的茶、有温度的调解”,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今年以来,该所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7起,化解率达97.4%,辖区“民转刑”“刑转命”零发生。

  (猛硐边境派出所)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1/2024-12/09/content_127583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