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村里的警务室:“看得见”的平安,“喊得应”的守护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12-10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精神之火生生不息。1935年4月19日,红军长征途径黔西南州兴仁市,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河战斗,成功牵制了来犯之敌,实现顺利走出黔境、入滇北上的战略转移。这场战役将红色精神深深烙在贵州省兴仁市海河村。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海河村乘上帮扶东风,在公安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下,建成国家文化公园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展示中心、海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海河村警务室。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展示中心于2023年6月正式开馆,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一同探索、重温这段革命历史。据统计,自中心成立以来,海河村接待州内外游客4万余人次。

  “作为这里的社区民警,多一分光荣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海河村社区民警徐芸芸说道。红色文化底色让守护这片土地的公安人有了更大责任和担当。2023年2月,兴仁市公安局东湖中心派出所海河警务室,与村支两委、党群服务中心一同搬进了由公安部援建的综合楼里。

  

  为给游客和村民提供更好更优的警务服务,兴仁公安把根深深扎在这片红色的土壤中,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把便民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小小的警务室,集治安管理、便民服务、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于一体。

  “谢谢你们帮我把身份证送到家,我人在外地,家里又只有两个腿脚不便的老人,现在公安服务真是越来越便民了!”海河村村民王在虎在电话里向民警道谢和感慨。

  群众的事,要做到他们心坎上。海河警务室把红色文化根植内心,走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呼声,坚持“多走多做”优服务,送证上门、视频巡查、找寻走失耕牛、护送走失儿童回家、通过微警务群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努力当好解决群众困难的“贴心人”“办事员”。

  

  民有所需,警有所为,优质服务无处不在,社会治安源头防控同样形成了常态化。海河警务室深入推进“预防警务”落地落实,积极发动村民安装“平安黔哨”,加快完善乡村视频防控网,为服务群众和保障平安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的三个儿子都去世了,只有孙子们在外面打工,我一个人住。安装摄像头以后,他们就能随时在手机上看看我。警务室的民警也经常来我家和我聊天,关心我的状况。”92岁的独居老人郑明英指着自家的“平安黔哨”说。

  此外,海河警务室还同步推进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应用,目前村里共安装了35套“大喇叭”设备,均接入警务室统一管理使用。结合“平安黔哨”监控探头,实现每个村组都能“看得见”和“喊得应”,最大限度发挥预警功能。

  “听,今天的广播又开始了,我们每天都会通过大喇叭播放有关反诈、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直接上方言,本地人都听得懂、记得住!”海河村警务室社区民警介绍,通过宣传入脑入心,海河村连续4年保持电信诈骗类案件零发案。

  

  海河警务室在强化防范宣传的同时,也重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成立了一支由村组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律师、老党员、退休干部等力量组成的村级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老王,大家都当了几十年的寨邻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大白天喝醉酒乱拿别人东西,传出去了影响多不好?”海河警务室警务助理陆涛在纠纷现场做工作。

  醉酒后的王老伯到伍家商店买烟,由于当时店内只有9岁的小伍在,小孩误以为王老伯已经付钱,于是王老伯在未付钱的情况下便拿走了一包烟。店主老伍回家通过“平安黔哨”回放功能查看王老伯并未付钱,便到村警务室报警。

  经民警查清情况后,迅速通知警务助理陆涛和部分调解员、当事双方,到警务室集中调解。大家从情、理、法等角度剖析事实、阐述道理,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

  酒醒后的王老伯意识到错误,向老伍道歉并支付烟钱,取得对方的谅解。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并表示今后仍会保持友好和谐的寨邻关系。

  

  今年以来,海河警务室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3起,未发生敏感案事件。

  既立足主责主业,也护航乡村振兴发展。海河警务室为了给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放心、舒适的环境,不断强化“旅游警务”工作,加大巡逻防控力度、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红色基因需代代相传,说起红军海河的战斗故事,社区民警成了半个“解说员”;修建的3.5公里“长征路”,社区民警和警务助理走了一遍又一遍,充分做到人熟、地熟,便于第一时间回应群众求助。今年以来,海河村警务室服务游客4000余人次。

  在这个遍布红色记忆的地方,海河警务室始终点缀其中,将矢志不渝传承红色精神,护航发展,以公安力量助力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不断发展。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0/2024-12/06/content_127580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