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初心在传承中闪光

来源:甘肃政法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10-19

  血脉传承,警魂延续。

  

  或因警察梦,或因榜样的影响,很多人从小就埋下了立志从警的理想。有这样一个家庭,三代四警书写了接续守护的动人故事。

  

  一段闪光的人生轨迹

  

  从72式、83式警服到89式、99式警服,一件件不同款式的警服,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下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不同时代的公安发展历程。从军营到警营,对爷爷赵彦军而言,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守护群众平安的信念。

  

  那个年代,警用设备十分匮乏,出警只能靠双腿和自行车,记录信息只能用纸和笔,办案也只能凭经验,大家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摸索前进。提及在华池县公安局工作的过往经历,赵彦军仍然津津乐道。

  

  “当年公安设备远没有现在发达,但是警民的鱼水情却一点也不比现在浅。”赵彦军说,上世纪50年代,华池县公安局的办公用车只有一辆,像他们基层年轻民警,更多是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处警。

  

  年轻时的赵彦军常常在清晨骑着自行车、驮着铺盖卷进村走访,晚上来不及赶回去,就借住在老百姓家里继续排查线索。

  

  “不依靠群众,什么都做不成。”赵彦军说,那个年代侦查破案,吃饭都是派饭在群众家里,每顿饭给4毛钱、一斤半的粮票。虽然给的钱不多,但乡亲们还是把最好吃的拿了出来。

  

  “我们最相信的就是警察。”当年一名村民说的这句话,赵彦军记了一辈子。

  

  “只要我还能穿一天警服,我就要给年轻民警做个样子!”2014年7月,赵彦军在一次现场会承担安保工作任务时,胃疼剧烈,被连夜送往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又扑到工作岗位上。

  

  赵彦军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他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工作作风,浓缩了一段闪光的人生轨迹,谱写了无私奉献公安事业的英雄赞歌。

  

  从警36年,退休后的赵彦军收藏着各式各样的制服。如今,早先的警服红色的领角已经被银色的警徽代替,每一件制服的背后,都是属于他的回忆。

  

  

  赵海涛和父亲赵彦军

  

  争当警营模范排头兵

  

  赵海涛从小受父亲赵彦军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全省首次招警考试并顺利穿上了警服。

  

  参加工作后,他主动申请去工作最繁忙、任务最艰巨的派出所。在基层工作的8年里,从普通民警到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他始终坚持“以心换心”的工作理念,用真情服务群众,守护一方平安。

  

  对于赵海涛来说,他见证着父亲的工作日常,很清楚一身警察制服背后的责任和辛苦。

  

  赵海涛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探索创新,想方设法服务群众,他带领驻村队员深入农户宣传讲解,引导群众熟悉并掌握政策,从政策入口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激发、催生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和活力。赵海涛凭借自己所从事的公安工作在疏导群众情绪方面的特殊作用和优势,非常重视对群众之间矛盾纠纷处理,先后调解处理了8起大的矛盾纠纷,及时防止了矛盾纠纷升级演变,走出了一条杨寺岔村和谐发展的路子。

  

  从警以来,他始终做到“面向群众、顾全大局、坚守信念”,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202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他是警营中的模范和“排头兵”。

  

  薪火相传肩负职责使命

  

  赵海涛的妻子焦琳静现任华池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提及妻子的工作,赵海涛无比荣耀。

  

  谈到选择从警的孙子赵子瑞时,赵彦军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他经常把当年参军、从警的故事讲给孙子赵子瑞听。赵子瑞从上大学那天起,就立志传承父辈的精神,当一名人民警察。一种情结,跨越大半个世纪,成为这个家庭的精神底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赵子瑞毅然报考了警校。大学毕业后,2023年他顺利考入了兰州铁路公安处,成为了一名铁路公安民警。

  

  赵彦军一家三代人薪火相传,投身人民公安事业,他们用坚如磐石的初心,切实肩负起职责使命,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1499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