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固定办案场地
常常背着国徽行走于
大漠戈壁、草原泥沼、山林雪地
……
只要有居民的地方
就有法官的足迹
近年来
内蒙古阿拉善盟两级法院
积极探索实践
把“巡回法庭”搬到群众身边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不久前,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民事借贷诉讼案,因一方当事人居住在蒙甘交界处,以放牧为业,家里再无其他劳动力,“巡回法庭”在征求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调解处理。当事人居住在偏僻荒滩上,手机没有信号,无法取得联系,但法官凭借对地形的了解,跑了800多公里,最后在一个小河沟里找到了正在牧羊的当事人。随即,法官因地设庭,在附近一个荒废的小土屋里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庭调解,司机则在外边照看着羊群。不到半个小时,双方达成协议,矛盾得以成功化解。
近年来,全盟两级法院持续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以“巡回法庭”为抓手,始终坚持能动司法,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司法便民利民惠民举措,精准对接农牧区、旅游景区等不同司法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巡回审判新模式,积极打造更加贴合基层群众实际和需求的“巡回法庭”,蒙古包、羊圈旁都能见到法官的身影,他们努力把公平正义送到每一个角落、把诉讼服务覆盖到每一片土地,坚持用法治力量守护祖国北疆,在“苍天般的阿拉善”打造出一张又一张的“司法名片”。
在深化“诉源治理+巡回法庭”模式中,全盟两级法院创新实施“四个聚焦”工作法,即聚焦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聚焦多元共治——构建诉源治理“朋友圈”;聚焦一巡多能——打造立体化巡回审判新模式;聚焦诉前调解——新时代“枫桥”经验止矛盾于始发的思路和措施,在巡回审判中深耕诉源治理,有效推动社会治理从“化诉止争”的事后应对向“少诉无讼”的前端防范转型,实现化解纠纷“提速换挡”,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目前,全盟两级法院已经形成了以法庭为中心,巡回审判为纽带,法官服务点、联系点为触角的便民诉讼服务体系,定期组织法官到巡回审判点、法官联系点、诉讼服务站开展诉讼引导、诉调对接、巡回审理、法律咨询等工作,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解纷服务格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度、速度和温度。
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全运表示,“巡回法庭”的审判调解,打通了群众诉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诉讼难的问题,让“行走的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