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天下安。”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坚持把乡村社会治理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通过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强化正向激励,积极引导支持全市各乡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子。在众多的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中,黄骅镇东孙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坚持党建引领,选好基层党组织“领头羊”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级党组织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党支部书记则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核心和龙头。
2012年以前,东孙村村班子涣散、村貌破败,是出了名的“问题村”。2012年,应村民多次的请求,在外经商多年的杨金槐毅然把效益可观的企业交给他人管理,回村参选并当选村主任、村支部副书记。由于工作出色,2015年初他又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把党建放在首要位置,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坚持每周一召开村“两委”班子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本周工作,议定事项最终形成工作记录,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在杨金槐的团结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逐步摸索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村党支部在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用短短几年时间,把曾经的软弱涣散、秩序混乱的“问题村”治理成为如今坚强有力、和谐稳定的“红旗村”,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017年,杨金槐被授予河北省“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2018年,东孙村被评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坚持自治强基,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当家人”
东孙村坚持把村民自治作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群众直接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对于涉及到村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事项、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党员会通过后,按照《村民自治法》由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表决结果在村内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实施完成后对结果进行公开。
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时,每一名代表都会领到一份表决议案,详细记明工程情况、产生费用、资金用途、获评理由等等,一目了然,保证了每一名村民代表的知情权和参与表决权。
不仅如此,东孙村还将议定的事项加以完善形成了村庄制度和规定,比如《村财务监督理财制度》《村财务公开制度》《民政低保资格评议制度》《殡葬改革制度》等,不断推动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坚持德治润心,大力弘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自治激活力,德治润人心。”东孙村坚持以“德治”春风破旧俗、润民心、淳民风。以前东孙村婚丧嫁娶花费高,攀比之风严重,给不少家庭造成负担。为了扭转这种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东孙村以村党支部为依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志愿者服务队、村“两委”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组成,在村里立新规、破陋习,倡导喜事新办、文明理事。还专门印发了《东孙村关于殡葬改革的公告》,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的相关制度,宣传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章程,各类婚丧事宜,都由理事会牵头统一组织,严格按照制定好的章程操办。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为群众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谁家有事主动上门,协助村民制定活动标准,确定宾客范围及组织帮忙人员。
与此同时,为了让红白理事会运转更加规范,每次理事会成员都会填写一张《东孙村殡葬各项开支上报表》,里面详细记载着火化费用、就餐费用、白布费用等各项费用支出,遏制住了铺张浪费现象。谁家有婚丧嫁娶的大事都要向理事会申请、报备,之后由理事会下发告知书,规定办事的规格和要求,村民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按要求做,志愿者积极上门服务。而村民在家门口,只需要支付买菜的钱,其它都交由红白理事会办理,省心省力。久而久之,村民们从节俭办事中体会到了实惠,“婚丧事到理事会去办”,渐渐成了村民的共识。
自2015年成立至今,东孙村红白理事会共办理120余宗红白事,累计节省社会开支近26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村内的不正之风,实现了移风易俗,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坚持法治为纲,筑牢村庄和谐稳定“压舱石”
为有效解决以往村民法治观念淡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东孙村牢牢把握依法治村这一“法宝”,坚持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抓手,狠抓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扎实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被评为河北省第七批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方面,坚持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切入点,稳步实施法律素养提升工程,先后建成了普法夜校、普法广场、法治长廊,围绕村庄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性组织开展法治讲座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同时,建立了法治书籍阅览室,配置法律图书,免费对村民开放,积极教育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着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化解,有效维护村庄和谐稳定局面,东孙村还创办了以杨金槐个人名字命名的“老杨调解室”,又挑选了7名在村中有较高威信、热心公益、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村民代表作为调解员。并按照居住位置和家族隶属关系,将调解员分区划片、责任到人。调解员依靠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搜集掌握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发现矛盾纠纷迅速介入调解,使很多矛盾得以就近化解、快速化解,实现了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例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犯罪率为零,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老杨调解室”被省司法厅、河北电视台评为“非常帮助”调解室。杨金槐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金牌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