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防灾救灾

向校园欺凌说“不”,内蒙古多个部门开始行动!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时间:2024-04-19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甚至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防范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联动共治,连日来,内蒙古各地政法部门开始行动,着力推动防范校园欺凌取得积极成效。

  呼和浩特市:中院院长走进校园开讲

  3月20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希民正式受聘担任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的法治副校长,并为学生们讲授了以“打击犯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主题的第一堂法治教育课,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具体丰富的实例讲解了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今年3月初,呼市中院制定实施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要求全市每个基层法院选派不少于5名优秀法官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力求做深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

  包头市:检护未来共同守护少年的你

  3月25日,包头市检察院启动“检护民生——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少年的你”专项行动。全市两级检察院法治副校长、未检检察官纷纷走进全市中小学校,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学生欺凌、强制报告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及应对学生欺凌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行为,切实有效控制和杜绝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通辽市:推出原创漫画“勇敢对校园欺凌说不”

  

  

  

  

  

  

  兴安盟:专项部署“春蕾保护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月27日,兴安盟“春蕾保护行动”专项部署会议召开。兴安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爱霞出席会议并讲话。盟旗两级13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全盟213所学校校长以及分管德育副校长参加会议,这是兴安盟盟委、行署亮明“零容忍”态度坚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具体举措。

  会议强调,要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原则,严密盯控罪错未成年人,依法重拳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建立信息情况共享机制、适时会商研判机制、联合摸排走访等有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护每一类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锡林郭勒盟:政法委联合公安局调研督导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作

  3月26日,锡林郭勒盟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常霞带领盟委政法委和盟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锡林郭勒盟教育局、锡林郭勒盟二中、锡林浩特市第四中学和第十二小学,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和实地摸排等方式,就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调研督导。

  

  调研督导组及时反馈被抽查督导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与亟待完善的措施,积极推动各校开展整改工作,为做实做细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作,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夯实了坚实基础。

  鄂尔多斯市:“警察叔叔信箱”护航预防校园欺凌

  3月25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体育局联合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分局在东胜区华研中学进行了“警察叔叔信箱”启动仪式,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沟通渠道。如果学生遇到了家庭暴力、校园欺凌霸凌,校园内有携带刀具、强拿硬要、打架等违法行为,都可以给“警察信箱”投信或者通过电子邮箱向警察叔叔反映,每周一定为开箱日,公安部门会及时把收集到的信件分类,安排专职民警与学校取得联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乌海市: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织牢“整体协作防控网”

  2024年,乌海市公安局组建了全市公安机关“侦查中心”,全面构建了超前感知、精准打防的数字化侦查新模式,有效助力涉校案事件打击治理。全市104所中小学幼儿园安装设置可视化一键报警系统、消防安全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门禁管理和入侵报警系统等,异常行为、火灾隐患、食品安全、打架斗殴等涉校警情均实现精准预警、快速反应。

  

  乌海市各级公安机关每日投入警力143人次,最大限度做到校园周边“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及时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伤害等涉校违法犯罪。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1/2024-04/16/content_127234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