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服务

育秧工厂种蔬菜,一地“生”两金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佚名时间:2023-06-11

  

  随着天气转暖,春耕生产工作也进入尾声,但祁阳市大村甸镇联星村的种植大户王雷依然没有闲下来,他驾驶着旋耕机对育秧工厂的土地进行翻耕,准备种植辣椒、茄子、南瓜等时令蔬菜。

  王雷早年一直在外从事房地产工程项目,是当地人口中的“王老板”。2019年,他放弃了在外的高薪待遇,回到家乡承包1000多亩冬闲田种植蔬菜。他将冬闲田流转过来和种粮大户一起探索稻菜轮作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再利用,而且还能大大降低病虫害,实现提产增收的目的。在王雷的精心管护下,基地的蔬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销菜品,每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同时为当地30余名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种地效益成为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3月份,他投入30多万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立体育秧大棚,有利于克服温度、水分、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出苗率,保证秧苗质量。今年春耕生产期间,王雷的育秧工厂为周边50户农户提供了2000多亩早稻秧苗。由于钢架的不可拆解性,一旦育秧结束,大棚就会长时间闲置。除了培育水稻秧苗,王雷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多批次育秧育苗和种植蔬菜,将设施设备效能最大化利用。

  王雷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亩育秧大棚能培育7000盘秧苗,收入在3.5万元左右,而种植蔬菜每亩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新模式的探索,提高了育秧大棚的利用率,2000平方米育秧大棚的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


原文链接:https://www.ndrc.gov.cn/fggz/nyncjj/tzzn/202306/t20230607_13573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