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简历修改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简历修改师,顾名思义是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修改、优化,以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提高求职成功率。专业的简历修改师可帮助求职者厘清职业诉求和努力方向,提高简历信息的丰富度、可读性以及与招聘岗位的匹配度,展现职业特长。但是,简历修改师行业也存在门槛低且鱼龙混杂、可能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人才市场等问题。
简历修改有人欢喜有人忧
9月1日,在经历了近3个月的应聘后,22岁的每琪终于拿到了一纸上班通知书。每琪说:“我觉得这次应聘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我的简历。一份漂亮的简历,让我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和每琪有着同样认知的还有网友“ttoo”,她说:“看到招聘信息,自己写好了简历,但是总觉得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写出来,没有亮点。经过朋友提醒,我找了专业的简历修改师,短短两个小时就让我拿到了一份全新的简历。”
与二人不同,网友“工作啊难”却因为简历修改头疼不已,还将自己的遭遇发至了黑猫投诉平台。
据网友“工作啊难”讲,他在今年4月份通过短视频推送报名一家名为开课找工作的私人定制培训班,该培训班宣传的课程卖点以及模拟面试、内推、不限次数的简历修改等服务项目,让他特别心动,于是交纳了7560元报名费。但他报名后,该培训班未履行承诺,不仅培训课程多是一些网络下载的免费资料,连所谓的简历修改也只是给他几份别人的简历让他照抄,至于简历的质量更是一言难尽。
记者发现,类似遭遇的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不在少数。网友“工作啊难”回复记者说:“把这个经历发到网上,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依赖所谓的简历修改,更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夸大的简历修改宣传。”
市场混乱良莠不齐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简历修改”字样后,页面不断蹦出一些十分诱人的宣传语。如“面试超50场,简历通过率90%,手拿两家大厂offer(录取通知)”“大厂HR在线修改简历,包过”……这些宣传语让不少正在求职的网友心动,纷纷要求发布者私信联系,希望自己的简历经过修改优化后水平更上一层楼。
经过调查,简历修改的费用从百元至千元不等。记者在淘宝一家简历修改服务旗舰店看到其月销量3000笔以上,店家承诺1对1服务,称其店里的简历修改师都颇有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可以提供一次免费的修改简历体验。
简单沟通后,记者将自己制作的简历发至店家指定的修改师处,短短半个小时后,修改好的简历就发至记者邮箱。让人不能相信的是,所谓有经验的修改师,仅仅调整了原本简历的字体大小,并在简历最后标注了一句缺少“工作数据”外,再无其他改动。
记者联系客服询问,客服称这只是一次免费体验,交纳300元的修改费,修改师才会更加准确地美化修改简历。而当记者表示希望先确认修改师身份时,却遭到所有客服人员拒绝,声称“老师的身份属于保密信息”。
记者翻看了一些网友对店铺的评价,大致都称免费体验是噱头,交纳300元后,简历修改师也仅仅是希望求职者增加一些莫须有的名头,例如某某大型企业实习经历、在学校获得的重要荣誉等,而这些是否真实有效,他们则不管不顾。
经过调查发现,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社交软件,乃至求职网上,简历修改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简历修改师收取费用标准、专业水平、简历修改的质量把关等都参差不齐,没有统一标准。
包装简历不如投资自己
西安市经开区一电子商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招聘工作的李欢说:“投递简历确实是求职的第一关,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关,我们发现不少求职者过度依赖于简历是否完美。当然,不能否认有些简历确实存在问题,如太粗糙,不管是格式还是内容,甚至是招聘岗位都有弄错的,这证明求职者不用心,这类人是肯定不予录用的。很多简历看起来很用心,虽然有瑕疵,我们也会让求职者进入笔试、面试环节,最终真正发现适合招聘岗位的人员。不同招聘岗位有不同标准,求职者应该分析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历,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态度和能力。”
一份好的简历,应具备三点:个性、真实性、针对性。个性是指求职者的个性、特长;真实性是指必须客观、真实,不能虚构、编造;针对性是要有的放矢,切中用人单位的需求。每名求职者都必须明确,一份打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简历,不是靠写出来的,而是需要自己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虚构、夸大的简历,不但无助于获得岗位,还可能留下不诚信的污点。
美化简历应当以真实信息为基础
针对鱼龙混杂的简历修改师市场存在的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陕西元智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梦。
“美化简历应当以真实信息为基础,过度修改或虚构学历、工作经历等行为可能涉嫌违法。”李梦说,对于求职者而言,凭借假学历、假工作经历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属于欺诈行为。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求职者可能面临因合同无效而被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赔偿经济损失等风险。
对简历修改师而言,若明知求职者提供的信息为虚假信息,或者主动为求职者的简历进行虚假设计,且存在买卖,使用假章、假证行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可处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恶劣的,还可能涉嫌诈骗罪、伪造证件罪等刑事犯罪。同时,由于此类简历修改服务一般都是在网上进行,求职者购买服务后求职失败,可能面临未签订保过协议、不清楚简历修改师个人或公司基本信息、简历修改师失联等维权困境。
李梦建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当尽到审查和注意的义务,防范求职者的欺诈行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在招聘信息中明确岗位需求,明确学历、工作履历的具体要求;二是核实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要求求职者提供与简历相符的各项证书及其他证明材料;三是为劳动者办理入职手续时,明确告知欺诈行为的情形,并要求劳动者填写相应的诚信承诺书。
(记者 梁爽 魏鑫)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