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拔点攻坚的抗疫号角吹响,许多二中人已在一线奋战多时,他们与基层工作者肩并肩,“同吃、同住、同工作”,共同组成了“大上海保卫战”的先锋队,战斗在最需要的地方。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我愿身为那座桥
政治部周拓|支援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
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那么转运工作就是与病毒短兵相刃的“前沿阵地”,是搭建在隔离点与方舱之间的一座桥梁。
转运通常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每天上午10点半,小组进行任务部署,随后我便穿好防护装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清点转运人员、维持秩序,安排阳性人员扫码登车……通常,一套转运流程需要1个半小时,一天要发6车左右。等我们收工回到街道,往往是凌晨2点了。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只要穿上防护服,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什么时候才脱下,再渴、再饿、再困难都要咬牙坚持。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早日结束,街道能恢复往日繁华,我也能兑现陪女儿去迪士尼的承诺。
第一天上岗走了15000步
民庭卢薇薇|支援徐汇区枫林路街道安康居委
4月23日,中雨。一大清早,我背着行囊,步行到离家2公里的安康居委会报到。在肆虐的疫情下,该居委会工作人员确诊隔离,我被安排充实居委力量,主要任务是为居民开具出门单。
安康居委会下辖13个小区,其中有煤卫合用的老公房,也有高档的商品楼,还有科研所等非居民用房。辖区5000余居民,有的要外出看病、有的要复工复产,需求各异。为了把好出门关,我们拟定了详细的开单流程,并根据每天的疫情情况整理出负面清单,以便在居民申请时一一核对,既要确保封控政策的落实,又要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
一有空闲,我会补位其他岗位,接听居民来电、参与阳性病人转运、送药上门等等。第一天上岗,我走了15000余步,刷新了几个月来的运动步数。
这段时间,我真切看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真情付出,也在工作中收获了居民们的认可。当不留名的居民为临时居委送来泡腾片时,大家心里暖暖的。唯愿竭尽我所能,帮助城市尽快复苏。我所熟悉和热爱的上海,一定会回来。
从“审判员”到“联络员”
行政庭王秀岩|支援宝山区庙行镇人民政府
4月20日,在接到居住地所在街镇的“召集令”后,我拎起早已整理好的行李,奔赴宝山区庙行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与街镇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支援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工作安排,我主要负责数据整理与协调联络。早上配合处理密接确认、转运及抗原统计,下午负责临时集中隔离点解除隔离人员确认及居委接收,晚上完成封控区域确认、三区划分等临时任务……从处理法律关系的“审判员”转换为负责数据沟通的“联络员”,变的是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变的是为民纾困解难的工作初心。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无法以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陪伴在家人左右,但我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守护着这个生活了十余年的街镇,期望它早日恢复往日的平安与繁荣。
保住居民们的“药罐子”
执行局孙继友|支援闵行区虹桥镇
随着疫情的持续,“存药告急”成了不少居民心头最焦虑的事。这次,我下沉一线的任务正是为居民们配药,深感责任重大,我必须保住居民们的“药罐子”。
每天早上,从志愿者伙伴手中接过配药清单和居民们的医保卡,我立即出发奔波于上海各大医院,挂号、开方、付款、取药……从一开始的略显生疏,到如今已得心应手。
别看每天抱着一箱箱沉甸甸的药品进进出出需要的是体力,其实核对居民信息、药品数量、自费金额结算等等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极大地考验着志愿者们的细心程度。不过,一想到我们每跑一趟,就能让更多居民续上救命药,身体再辛苦,但心中踏实。
下沉支援期间,我切身感受到了一线抗疫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希望我们的并肩战斗,能让疫情更快地退去。
啃掉“城中村”防疫硬骨头
法警支队朱栩文|支援浦东新区高桥镇
4月18日起,我下沉至浦东新区高桥镇南街居委会高南新村,配合进行全小区的核酸检测。几天后,因高桥镇南街散居居委会工作人员“中招”,我又立即动身前往支援。
南街散居是一片城中村,在此轮疫情中是高桥镇的重灾区之一。这里共2500多名住户,因居住条件较为简陋,一人染阳往往就会倒下一片。我们到达时已确诊阳性感染者达300余人,占比超12%。
形势不容乐观,我和另外4名志愿者到达后立即对一“阳”楼进行了封控。这栋4层小楼住着50多户人家,每层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居民不具备足不出户的条件,交叉感染风险很大。
于是,我们马上逐一为每家每户分发了简易马桶和消毒片、喷壶等用品,确保住户能够实现足不出户。全部物资发放完毕已是晚上7点,一下午水米未进的大家真是累极了。
日复一日的忙碌令人疲惫,但为了打响南街散居防疫的最后决战,我们咬牙坚持,有信心啃掉这块“硬骨头”。
“帮困关爱”小队在行动
办公室朱小红|支援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上港小区
“防疫工作进入拔点攻坚阶段,上港、招远、崂六3个居民区防疫工作人手紧张、压力较大、急需突击攻坚力量支援!”看到志愿者微信群里的召唤,我立即收拾行囊,报名出发。
我的支援地点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上港小区,为了尽快缓和疫情增势,我们这支刚刚组建的支援团队迅速进入了角色,有的组成了巡逻小队,劝阻想要外出的居民;有的化身配送员,骑上三轮车为封控楼居民送去物资;有的协助进行核酸检测,耐心安抚引导封控已久的居民。
疫情之下,老年人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于是我们掀起了一场“帮困关爱”行动,为高龄卧床老人送上餐食、协助转运行走不便的高龄密接、为老人送药上门等等。
在外出为居民配药的途中,当我行走在久违的街头,曾经熟悉热闹的街景此刻安静得令人心疼,愿我们的努力能尽快战胜疫情,愿疫情之后,大家都能好好生活。
义无反顾出发,排除万难攻坚。二中人用一次次坚定的逆行,践行着保卫家园的诺言。
致敬抗疫先锋们!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