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妈妈”“赵老师”和“婷婷”
起初提及儿福院,不明所以的人们总是投来羡慕的目光:有编制、福利好、工作稳定;一开始赵婷婷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才知道,双休日、长假这些上班族的休闲时光,对于她来说是“永远倒不过来的时差”。孩子们空闲了,社工就忙碌了,个案访谈、小组活动、社区拓展,孩子们排得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背后是赵婷婷满满当当的工作日程。很多在院外学校就读的孩子只有周末才在院,为了配合他们的时间,“周末单休”成了赵婷婷的标准工作作息。即便如此,她还是利用工作之余在职完成了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的学习课程。
当她从一线社工成为社工部主任时,领导问她需不需要将工作调回“周末双休”,她笑着摇了摇头。因为她明白,一线的社工实务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太重要了。
社工和案主的专业关系,作为社工服务的基础,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一名社工的专业素养。儿福院的孩子从小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一方面难以和人建立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又容易出现移情的现象。作为一名社工,如何和他们建立并保持专业关系,需要对社工专业定位的准确把握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
曾经有新入院的社工向赵婷婷提出对专业关系的困惑,她笑而不语,反问道:“你想想孩子们平时是怎么称呼我的?”“好像有的叫赵老师、有的叫赵妈妈,还有的直接叫你婷婷。”“对呀,不同的称谓其实代表的就是不同专业关系的表现形态。”社工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其实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的“和谐”既不是一步到位的简单,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动态平衡。
孩子迷茫,需要指引,她就化身“赵老师”;孩子低落,需要关心,她就成了“赵妈妈”;孩子成长,需要分享,她就是“婷婷”,在这样不断变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中,赵婷婷陪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突破、实现了自身的蜕变。
从人性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
社工工作作为一个新兴服务类别,嵌入儿童福利机构的常规工作时间并不长。在社工实务摸索之初,赵婷婷也面临过“社工到底能做什么”的尴尬,她把目光瞄准了福利院内一块无人问津的工作内容——大龄儿童的社会融合服务。
为了帮助这些年满18周岁、即将踏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龄儿童更快适应社会,她和同事们一起查阅资料,参考先进作法,勇于探索试错,开发了一套集资料收集、集中培训、模拟生活和岗位实践的“四维一体”社会融合培训体系。
就如同赵婷婷在笔记本扉页上写给自己的那句话,“用最大的爱,从最小的事做起”。随着社工工作的不断铺开,她和团队正走上更广阔的舞台,孩子们的需求与日俱增,要求她的社工服务也要与时俱进。
针对机构内孤残儿童的典型问题,她创新性地归纳和整理各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和典型危机的社工介入方法,并成为民政部全国社工工作实务手册机构内儿童社会工作篇章的主要编写者。
从做好一个个案到总结一套个案开展模式、从开展一个小组到运行一个社工服务项目,赵婷婷总是不知疲倦地探索着社工实务发展的新领域。通过她的梳理和整合,儿福院的社工工作变得越来越有生机,许多好的个案工作手段、小组工作方法也根据孩子们的需求被捏合成可以长期运行的社工服务项目。大龄儿童社会融合项目、大龄儿童岗位实践项目、参工儿童回访调查等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2011年,大龄儿童社会融合项目“新启航,心飞翔”成为儿福院的社工服务品牌,至今,已有百余名大龄儿童通过该项目的培训成功回归社会,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2014年,在赵婷婷的主导下,由社工从旁指导,由儿童自我管理、自主经营的“学生之家”院内大龄儿童岗位实践项目启动,形成了自主寻找、推荐就业、培训与择业相结合的三类职业规划方式,完成了对院内外两大领域的岗位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大龄儿童自身期待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成长路径。如今,20余名大龄儿童参与了岗位实践,超过半数顺利实现了社会就业,“学生之家”已成为院内的又一个社工服务品牌。
这种社工服务的新思路,让社工服务提早介入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中,有预估、有计划、有准备地做好每一名服务对象的个案服务工作,真正让福利院社工服务从人性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型。
社会工作是一个视角 是一门艺术
12年民政工作的实践中,何谓社工、何为社会工作,赵婷婷对这一简单却又艰深的命题多了一份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视角,是一门艺术。”
过去民政服务对象视为“弱势群体”,而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让她在肯定人的尊严及价值的基础上,相信每一名服务对象都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并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她说:“在工作中,这一颠覆性的视角总是帮助陷入迷茫的我找到豁然开朗的另一扇窗,让我去相信手有残疾的孩子也能成为优秀的陶艺师,内向封闭的案主也有站上讲台侃侃而谈的一天。”
孤残儿童等民政服务对象因其身体、心理及经历的不同,相较于一般人更难把握和预计。社工在专业之外,更需要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和反复善变的案主时多一分淡定。赵婷婷觉得,这份淡定还表现在耐心等待、尽情投入、不计得失,“社工服务的成效不在一朝一夕,尤其是案主的成长常常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虽无振臂一呼的酣畅淋漓,却有润物细无声的细腻优雅,如同艺术创作过程。”
回首过往时,每每提及自己和孤残儿童结缘,赵婷婷总会想到2005年的那次短暂的实习时光,“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两个月里,我感受到最多的,是这些弱小身躯中隐隐透出的不屈向上的力量。”
2006年毕业季,她抱着精心制作了50份求职简历去了第一场校园招聘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她顿了一下,迅速而慎重地递上了自己的简历,然后抱着剩余的那49份简历离开了,背后则是同学们疑惑的目光。
在实习期结束后本该画上的句号,变成了省略号,当初让她体会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感动依旧在;正如当初写下的“用最大的爱,从最小的事做起”,她正在影响着、改变着无数孩子的生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