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建设

眉山“四融入四保障”绘出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新画卷

来源:四川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3-27

  眉山实施全域绿色殡葬以来,坚持以“殡葬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靶向推动殡葬“四融入四保障”建设,经过2年多努力,全市建成乡村公益性公墓83处,新增墓穴35680个,移风易俗蔚然成风,火葬区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走出了一条乡村公益性公墓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一、融入总体规划,保障布局合理

  (一)制定专项行动计划。以殡葬改革专项行动计划为引领,研究制定《眉山市殡葬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重点区域零散坟墓治理两大重点任务作为了推动全域绿色殡葬改革关键抓手,明确提出了到2021年底,全市火化率达到90%以上,乡村公益性公墓覆盖100%行政村,公墓安葬率达60%以上的具体行动目标。

  (二)融入总体发展规划。按照“原则上每个乡镇规划建设一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偏远山村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便民适用的村级公益性公墓”要求,把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全市共规划布局110处乡村公益性公墓,可提供47680个墓穴,能满足群众10年的安葬需求,计划到2021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三)明晰公墓建设路径。对标殡葬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制定《眉山市加快推进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方案》和《眉山市开展重点区域零散坟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每年配套落实4000万元以上殡葬改革资金,绘制殡葬项目实施路线图,采取挂图作战模式,细化推动目标任务落实。截止2021年3月,全市已建成乡村公益性公墓83处,新增墓穴35680个。

  二、融入生态建设,保障标准统一

  (一)根植生态建设理念。本着“一处公墓就是一座公园、一个陵园就是一片园林”的建设要求,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国企代建、乡村联建、山村分建等方式,着力打造具有生态环保、移风易俗、家风家教、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的乡村公益性公墓,全面推行壁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

  (二)探索统一建设标准。按照“墓小、路宽、设施全,入地、打围、绿化好”建设标准,单墓占地不超过0.5平方米、双墓不超过0.8平方米、壁葬墓不超过0.25平方米,墓前道路宽为1.2—1.5米、墓位高不超过地表15厘米,科学设置安葬区、休闲区、管理服务区、生命文化长廊等特色区域,基本实现“见树见景不见墓”的自然融合。

  (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按照不见坟头见绿化的目标,对交通沿线、市县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可视区域内的现有零散坟墓埋治理,采取拆平迁埋、绿植遮挡、生态改造等方式控增量、减存量,并引导迁建公墓。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共治理零散坟墓2600余座。

  三、融入基层治理,保障公益惠民

  (一)保障公益属性不变。坚持“公益惠民、低偿使用”的原则,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使用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村民自治方式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引导群众积极支持。乡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全部低偿提供给当地群众、无偿提供给贫困群众使用,与传统安葬模式相比,每座坟墓将为群众节约建设资金2万元左右,所有逝世人员入驻公墓,每年将为群众节省资金2.6亿元以上。

  (二)规范乡村公墓管理。制定《眉山市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办法》,对全市乡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与建设、经验与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为村(居)委员会按照村(居)民自治原则申请建设乡村公益性公墓提供制度保障,为全市乡村公益性公墓高效管理提供政策依据,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公墓均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管理体系。

  (三)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全覆盖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以提升乡村公益性公墓使用率契机,大力开展散埋乱葬专项整治,动员群众自愿拆除硬化大墓、活人墓,联合发改、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旅、市场监管、林业等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加强监督管理,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提升入园率。

  四、融入民俗新风,保障文化传承

  (一)创新推广文明丧葬模式。将殡葬移风易俗与东坡养心文化、彭祖长寿文化、李密忠孝文化等相融合,创新编制了《珍爱生命教育》、《孝亲敬老教育》、《殡葬改革宣传》等眉山殡葬文化系列丛书,将绿色祭祀纳入《眉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

  (二)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市殡仪馆殡葬文化资源,联合市纪委建成眉山市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生命文化长廊、珍爱生命馆、警钟亭、十二生肖池等教育展示区,每年约有80多万干部群众接受生命文化洗礼。

  (三)培塑殡葬民俗文化新风。将每年3月确定为“殡葬新风宣传月”,广泛开展“仁孝眉山·绿色殡葬·平安清明”主题活动和“风水先生”祭祀文明倡导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倡导文明礼葬新风,把群众对逝者的缅怀引导到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原文链接:http://mzt.sc.gov.cn/scmzt/dfmz/2021/3/26/8b64266b4cf9498cb2f461ec58142d7c.s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