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地名故事 寻梦乡愁】杭州耶稣堂弄

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1-03-18

  

      从杭城中山北路向西穿到延安路,有一条细细的小路。这条小路名为耶稣堂弄,长342米,宽4.5米,宋时称兴福寺巷,清改名为耶稣堂弄。这小路狭窄,人流拥挤,有浓浓的市井气息,小路上甚至还有一家医院、一家培训机构。由于它就在如今杭州著名的购物中心—银泰百货的旁边,小巷也有注定的时尚和年轻的味道。

  

      小巷虽小却因与鼎鼎大名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有关而变得尤有意味了。

      清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司徒尔来到了杭州。1873年左右,司徒尔先生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在天水桥南兴福寺巷(今耶稣堂弄)为自己建造私宅。

  

      司徒尔的宅院离西湖很近,步行只要20分钟。院子规模不大,布局却很精巧,西为三幢中西式二层楼房。站在窗边,凭窗远眺,西湖山水历历在目。房子中间是花园,内有老槐树还有瘦石等等,是典型的中国园林风格。司徒尔夫妇平时传教,余暇穿上中式服装徜徉于西子湖畔。1876年,夫妇俩喜得一子,他就是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先生。如今司徒雷登故居(耶稣堂弄3号)还在,紧锁的大门与闹市口人来熙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司徒尔先生在兴福寺巷(今耶稣堂弄)东边近巷口建了一个耶稣堂。耶稣堂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据说百年前耶稣堂规模宏大,有男女书房,还有宿舍共5幢。现在巷子口仅留下了砖木结构的礼拜堂,大约有175平方米。耶稣堂后来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天水堂,估计是因为它地处天水桥南的缘故。耶稣堂也是司徒尔先生最初传教的地方。不过逐渐地,这个兴福寺巷也被杭州人唤作耶稣堂弄。

  

      1919年,司徒雷登先生任燕京大学校长,依依不舍离开杭州。其父司徒尔先生继续在杭传教,由于教徒日众,后又在丰乐桥东与原旗下营拱宸门附近建造了两座规模较大的教堂。

      不久,司徒尔先生逝世于杭州。临终,他再次希望归葬杭州,埋骨灵隐九里松。他与葬于桃源岭大方井的卫匡国墓东西相对,实现了终老杭州西湖的愿望。

      1946年,一辆老式轿车驶向九里松。司徒雷登先生遵照中国清明祭祖的习俗,为父墓头添一撮土,献一束花。嗣后,又到耶稣堂弄探望了自己度过长长43年的故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司徒尔住所附近,在中山北路上还有座天主教堂,是1659年意大利传教士马丁诺·马丁尼(中国名字卫匡国,字济泰)在杭州修建的。

  


原文链接:http://mzt.zj.gov.cn/art/2015/11/19/art_1632730_31158964.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中农时代-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