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为什么被奉为一切佛法的根源,它开示了什么人生的真谛?又是否能够解决人生中的苦难和疑惑呢?四谛是佛陀体悟的苦、集、灭、道四个真理:人本质是苦,苦的原因、灭苦方法、涅槃目的。 苦有三层次:苦苦,坏苦,行苦(分别总结为:搞不定,太多变苦,不确定苦)。苦有八个门类(种类),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第八苦是对前面七个苦作的打包总结。下面分别解释。
人生到底咋回事儿?
大家好,我是文忠,上次我们讲到了,在鹿野苑佛陀初次传法,为五位侍者讲的法就是四谛。谛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字最开始是印度哲学里边一个专有的字,意思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有个词叫真谛和这个差不多。哲学里这个谛的意思就是实在,或者是真理,所以这个四谛的也就是四实在,或者叫四真理,当然也可以说它是四个实实在在的真理。那四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大家记住:就是苦集灭道。其中的苦,讲的是人生的本质,集,讲的是这个本质形成的原因,灭讲的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也就是解脱和涅槃,最后说的道就是我们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具体的方式和方法。
所以为了方便讲,把苦、集分成一类,说的是世间法,就是人世间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原因是什么?我们把灭、道分成一类,是出世间法,这是我们如何摆脱这一切。这个四谛很复杂,内容也很长,但是我们不能不说,佛教史不可能绕开四谛的,因为它太重要了,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没有它呀,整个佛教的理论基础和整个哲学体系就完全无从谈起了。
咱们一个一个来,先聊一聊苦谛,苦谛是什么意思呢?是人生就是苦。苦的跟黄连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用几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跟大伙说一说这个事儿,我们一生都有很多的愿望,很多的诉求,但是最终在生活中能够实现的寥寥无几。有一句最简单的话,大家肯定都说过,这话就是心想事成,但是你们心里想的有多少事情最后成了呢?这个比例太低了,干想不成你说苦不苦?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了,你这话有一点以偏概全。没错,我们的人生的确有很多糟心事儿,很多苦难,但也不全是苦难,人生中还是有很多快乐的东西在,那快乐的东西也是苦吗?
这个话没错,但是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没错,换一个时间和空间,这个话就不对了,这就说的无常。这个无常不是黑无常白无常那个无常,说的这个无常,意思是迁变流转,是人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变异、变换的过程之中,没有常住不坏的东西,正是因为有无常的存在,所以很多快乐的事情留不住,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它会变成坏事,变成苦的开端。你猜对了开头,但是可能你猜不到结局。
比如一对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一辈子没吵过架,80岁上街还手拉手,肯定好多人说,你看这对老人多幸福,多快乐啊!简直是情侣楷模,但是你想没想过,如果这两个老人中有一个人先行离世。你说另外一个人,惨不惨,苦不苦呢?就像陈奕迅的歌里唱的那句歌词一样,总有一个人要先走。遇到这种情况那个打击,真是相当巨大,而且两个人感情越好,这个打击就越大,就像两块胶布一样,粘的越紧,拉扯的时候就会越疼。所以说快乐的、好的东西,他不但留不住,而且还有可能成为苦难的开端,所以才说人生皆苦,这是苦的基本定义。
此外,佛教还把苦分为了三个层次,针对这三个层次,用三个形容词,先说说苦的第一个层次,佛教叫他苦苦,什么是苦苦呢?说的就是因为你不能控制而不得不承受的苦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疾病,一旦患上疾病就会发现你根本控制不了,只能承受,哪怕你地位再高,经济条件再好,你都会发现,对内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和身体,对外你又控制不了外部的环境,所以这就是苦苦。因此也叫搞不定苦,因为内外两头你都搞不定。
第二层叫坏苦,意思是毁坏、破坏的意思,他指的是不断的变化,说到这刚才说的那个无常又出来了,就是说,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在此时此刻是好的,也就是当下是好,但是到了另外一个时刻就很有可能变成坏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今天的我们很多人都是上班族,平时对着电脑写文章、打字、做方案,坐久了肯定你的腰椎颈椎都受不了,这时候,你就想站起来肯定舒服多了,这话放在这儿,在这个时刻来讲肯定是没错的,是好的,是快乐的,能缓解疲劳,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把快乐无限叠加,那岂不是越来越快了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假如说你坐久了,站起来走一走是很舒服。可是如果你站了4个小时,6个小时,8个小时之后,到那个时候,也许你就再也不会觉得站起来走一走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到那时你恨不得坐着,甚至恨不得躺着。这就意味着说,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个好与坏都是在不停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坏苦。因为变化导致的苦,所以叫它太多变苦。
第三层次,佛教里叫他行苦,但是它并不是指行动的意思,它是说支配你行动的那些心理因素。比如说决定要干一个事儿,支配你去做这件事情的,例如目标、愿望、意志这些东西叫行,它其实已经属于一种比较轻微的这种思想活动,或者叫意识活动,但同样是由于无常的存在,它依然没有定数,既然没有定数,它就会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有风险有危机有恐惧。因此行我们叫它不确定苦,但是行苦依然是苦,不确定苦,因为不确定,所以造成了苦。
好了,我们说完了苦的三个层次,那么接下来呢,跟大伙说一说苦分为几个门类。在佛教历史上,对于这个苦的分类有很多种,什么四苦、五苦、八苦、九苦、十一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其中八苦这个说法相对比较主流,得到了各个部派的共同认可和承认。那么今天就用八苦这个概念跟大伙做一下分解,这八苦是什么呢?前四苦:生老病死,很容易理解,每个人的人生都要走过这个阶段,走过这个过程。第五到第七个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从字面上来看也不难理解,基本上就是我们人生的很多心理的需求,往往得不到实现,就是这三苦。
最后一个叫做五阴炽盛,相对来讲,这个词不好理解。五阴是什么呢?五阴就是五蕴,看《心经》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照见五蕴皆空”这么一句话,这个五蕴和五音,它们是一个东西,翻译的方法不一样而已。那五蕴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这样五样东西构成了五蕴,集合在一起成了人和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由于所有的生命体都是由五蕴集合而成的,所以这个五阴炽盛苦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把前面的七个苦做了个总结,打了个包,因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些人生的物质和精神上的痛苦集合起来,所以这个人整体本身就是苦,刚才我们说了由于人是由五阴组成的,所以这种就叫做五阴炽盛苦,这也是八苦中的最后一苦了,说到这儿了,四谛里边的苦谛。就讲完了。
再给您系统的梳理一遍,省得忘了。四谛是佛教的基本理论,其中第一个就是苦谛,它的核心意义就是人生是苦,那么苦被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苦苦、坏苦和行苦。也就是搞不定苦、太多遍苦和不确定苦。同时苦分成几个门类,最主流的就是八苦,也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炽盛,最后这个五阴炽盛就是把前期七个做了个大合集而已,不知道您记住没有?
这一次跟大伙儿聊了聊四谛中的苦谛,听起来之后,会不会觉得有点压抑呀?别着急,佛教讲的是求解脱,升极乐,怎么会让你一直苦呢?下期就要跟大伙说一说四谛中的集谛,集谛就是告诉大家这些苦的成因,后面的灭谛和道谛就和大伙说解决方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