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生老病死

两会时间|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民法典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源: 作者:时间:2020-05-28

  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一部有着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即将走上历史舞台。

  回溯历史,凡法治昌明,必推崇私权。有恒产者有恒心,完善的私权保护又将反推经济繁荣、社会发展。

  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法国的拿破仑民法典、德国的德意志民法典,无不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开时代之先河,促社会之进步。

  今日的中国民法典,以民为本,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为目的,总括七章,是市民社会的百科全书,将为百姓生活保驾护航。

  民法典,为公民权利背书

  民法典作为一部系统性法律文件,不仅是民法学者的劳动成果,更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民法典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物权编和合同编规定了公民财产的归属、利用、收益、处分,人格权编规定了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规定了与婚姻家庭和继承相关的关系,侵权责任编规定了民事权益的保护和损害赔偿。

023b5bb5c9ea15cee1efe9ba39a58cf53b87b2a8

  可以说,民法典包含了公民的一切活动,这样大而全的法典对于百姓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民法典为公民提供了行为规范,使民事活动有所依据,不至于动辄得咎。

  其次,民法典为法院提供了裁判依据,审判权的行使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民法典统一了法律规范层级,一改以往民法渊源混乱之困,为民事权利救济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民法典为立法者创设底线。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作为民法的集大成者,民法典具有更强的连续性、稳定性,法典条文不能频繁增减,法制政策不得朝令夕改。民法典完善的制度设计,对各项民事权利的立体保障,发出了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强音。

  民法典,为法治观念塑形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民法典颁行之前,民事单行法浩如烟海,法律从业者尚不能全知全懂,普通民众更是四顾茫然,生活中常有因不懂法而吃亏的老百姓,诉讼中常有因不知法而无畏的当事人。

  民法典整合了九部民事单行法和若干散见的法律规定,以民事权利为主线,以总则编为统领,权利规定明确,救济措施完备,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翻阅一部民法典足矣,法律的学习门槛大大降低。

  民法典的颁行还为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提供契机。

  法典编纂过程中,四十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意见总数超过一百万条,多轮立法意见交锋。终于,民法典凝聚共识,应运而生。

  法典是有形的,法治观念是无形的。法典随着时代变迁需要变更修订,但老百姓接受的普法教育不会消失。民法典完备整齐,社会影响深远广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里程碑。

  民法典,为市场经济助力

  民法典紧扣财产权的突出问题,建立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制度和居住权制度,完善财产权长效保护机制,保障公民实现财产利益。

  同时,民法典与时俱进,在合同编中新增典型合同六种,特别是对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的规定,填补了立法空白,使最活跃的合同行为有法可依,为民事活动当事人定纷止争。

  此次立法最大的亮点当属人格权编的设立。人格权编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单编设置,明确了人格权保护和利用方式,使人格权的经济价值得以凸显,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格权保护的新要求。

  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为例,民法典明确规定对隐私权的严格保护,以禁止为主。但对个人信息则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充分保护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个人信息的正当行为。

  民法典通过平衡利益冲突,划定权利边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百姓安居乐业是法律人的初心。如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这部关乎中国公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民法典的出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调研网 msdy.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31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